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③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虞、夏:虞舜、夏朝。③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B.盍往归焉盍:何不

C.时然后出言时:看准时机

D.我安适归矣适:适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以臣弑君,可谓仁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①孤竹君之二子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D.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齐彭殇为妄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4.翻译。(8分)
①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分)
                                                        
②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分)                                             
                                                        

 

1.D 2.B  3.C 4.①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菜来充饥。 ②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解析】文言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神清气爽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骐骥:骏马

D.鸡豚狗彘之畜畜:蓄养

2.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焉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之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其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文字描述了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的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第二段文字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两方面来“劝学”,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C.第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说包括以下几层意思: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D.第二段文字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4.翻译(8分,每小题4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婆媳之间……有时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结果是同学之间友谊断了,朋友之间关系淡了,邻里之间开始冷战了,婆媳也分锅吃饭了……
是啊,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绊绊,但如果人人都能多一点坦荡,少一点狭隘;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冲动;多一点接纳,少一点排斥…… 那么,你我的心灵就会出现一片晴朗的天空。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与套作。

 

查看答案

《雷雨》中曹禺为鲁侍萍精心设计的语言向来为人称道。比如: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请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鲁侍萍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自古以来名人辈出,了解名人,走进名人,既可以丰富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请从“三曹”、华佗、老子、张良、庄子、伍子胥等人中任选一个,并仿照下面例子的语言形式以导游员的口吻写一段话。(6分)
例子:导游介绍包拯
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个大臣,他铁面无私、为民做主,三口铜铡让那些为非作歹之徒胆颤心寒,他就是包拯——包青天。他是合肥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各位游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包公祠,走进包拯,走进历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八题)(8分)
(1)一夫当关,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9)想当年,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_______________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