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属文日数千言 属:隶属。
C.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胜:占上风。
D.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故事:旧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日月忽其不淹兮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记注与制诰为邻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③复对制策,入三等 ④及试二论,复入三等
⑤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⑥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六王毕,四海一 相同 ②族秦者,秦也 灭族
B.①纵一苇之所如 往,去 ②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C.①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 ②大母过余曰 经过
D.①信可乐也 相信 ②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
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 之二虫又何知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妪,先大母婢也 D. 客有吹洞箫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 东犬西吠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