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尾 澜言 瑕疵 闲遐 闻名暇迩 B.兵...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尾   澜言   瑕疵   闲遐    闻名暇迩

B.兵戎   戍边   眩目   晕昡    炫然泪下

C.甲烷   浣纱   碧绿   璧还    金壁辉煌

D.战栗   粟米   珊瑚   栅极    姗姗来迟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孝悌(tì)   饿莩( piǎo )   参省(xǐng)    锲而不舍(qiè)

B.槁暴(pù)   迁谪(zhé)      锋镝(zhé )    句读(dòu)

C.逡(quān)巡 鞭笞(chī)      跬步( kuǐ)    度长絜大(xié))

D.数罟(gǔ)   聒噪(guā)       棘矜(qín)     崤(yáo)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美国加州有位女人养了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但这只鹤鹉有个怪毛病,常常咳嗽,声音浑浊难听,女主人十分焦虑,带着它到处看兽医。

不料,检查结果表明鹦鹉完全健康,没有任何毛病。后来总算弄清楚了,问题恰恰出在这位女主人自己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引起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女主人的声音。女主人知道后,立即戒了烟。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特定情境,按要求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片断作文。

春天里,校园中,绿肥红涨,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请用诗人和哲人的眼光观察和感悟这份美。必须运用描写和议论的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1分)

黄河入海流      

李康美

冰雪融化成水滴,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我曾经去过青海高原,虽然未到黄河真正的发源地,但流经的河水也是幼年的黄河。那里的黄河清澈见底,甚至一直到兰州,都还算不上波澜壮阔。在宁夏虽有了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是同样算不得汹涌澎湃。

实际上,黄河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一条主动脉,那么,依附着它壮大着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叫做毛血管。在我们渭南的土地上,黄河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奇特景观:在那个人称“三河口”的地方,渭河和洛河几乎同时注入了黄河,从而使黄河一下子变得那么地浩淼。

很早以前,我总以为渭河和洛河在临汇入黄河时,都会因为落差,而腾起冲天的水雾,并且是波浪翻卷,发出日夜不息的水与水的冲击声。后来,我多次去过“三河口”,遗憾的是,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一种十分友好的姿态,从未听见过哗哗的冲击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行了短暂的倾诉后,又一同相依相偎向东而去。

前年去山东,驱车看遍了胶东旁边的大海,我突然想到,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回程经过山东东营市,我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要去看看黄河的入海口。真该看一看,终年冰雪的喜玛拉雅,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那里冰雪融化成的一滴一滴水珠,到头来却仍然在这里融入了海洋,巍然屹立的世界屋脊,竟然以水为使者,贯穿了中国的土地,再通过海洋,和世界连为一体,飞溅起自己的声音。还应该包括我们的渭河、洛河,尽管它们在“三河口”之后就已经隐名埋姓,默默无闻地随着黄河的水流涌动,但是黄河能注入大海,它们的动力功不可没。

在黄河的入海口,如果用心感觉,也可以闻见家乡的气味。

未到目的地之前,我又做了一次错误的判断,仍然以为黄河和渤海有着一定的落差,说不定还形成了一面宽大的瀑布,很远就可以听见惊涛拍浪般的响声。从东营市始发的路程上,我总是侧耳倾听,心里还是继续着想象,只要听见那种万马奔腾的水击声,那里就一定是黄河的入海口。

可是那样的咆哮声一直没有出现。也许是年深历久的冲刷,也许是流经万里的黄河太疲惫了,在这里,别说听见什么声音,就是黄河的流速也变得非常迟缓了。乘游艇而下,我一直企盼的声音也始终没有到来。只是水面越来越宽,两岸的芦苇荡遥远得只能望见一缕绿色。黄河入海口原来也和我们的“三河口”一样,只是像扇面儿似的铺展开来,慢慢地,慢慢地和前边的渤海衔接,走向了无边无际的浩瀚,最终也就消亡了自己。

当然,黄河入海的景观绝非我们的“三河口”可比,那样的博大更是无法想象的。当游艇的主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黄河入海口就在那一片水域时,我们早就看不见两岸的边际,可以想见,黄河临入海时的河面有多么宽广!何以见得这片水域才是黄河和渤海的衔接处?其实,我们已经从异样的空气中得到了鉴别,一边是黄河还未经过大海洗礼的泥土气息,扭过头去,那边却是略带咸味的海风拂面了。

游艇继续驶入了大海,为了黄河的消亡,或者说为了黄河和世界的衔接,我们也该送她一程。

(选自《散文》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题目为“黄河入海流”,但作者为什么要写渭河和洛河注入黄河的情景?(6分)

答:                                                                        

                                                                            

                                                                                                                                                                                                                                                                                                                                                       

2.根据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如何理解“黄河贪婪地侵吞了多少河流的生命与荣耀”一句中“贪婪”这个词语?(3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在黄河的入海口,如果用心感觉,也可以闻见家乡的气味”? (3分)

答:                                                                        

                                                                            

                                                                             

3.从文中看,作者对黄河入海口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简要说明。(5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文中,作者之所以说“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是因为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能汇成滔滔流淌的大河。

B.“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是毛细血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发源时水流纤细、并不宽大的特点。

C.“河流和大海的交汇处,同样也是河流的荣耀和生命的终结处”的意思是,河流汇入了大海,也就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D.“尽管它们在‘三河口’之后就已经隐名埋姓”一句中,“隐名埋姓”之渭河和洛河及在“三河口”汇入黄河的其他水流在融入黄河后立刻失去了自己的名称,再也找不见自己。

E.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议论的运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汇入大海的深刻感悟。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3)居天下之广居,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