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商贾(gǔ) 栈(zhàn)道档案(d...

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商贾(gǔ) 栈(zhàn)道档案(dǎng)藩(pān)篱 

B.驯服(xùn) 编辑(jí) 谪仙(zhé)帛绢(juàn)

C.船舫(fǎng)驽马(nǔ)谄媚(chǎn)蜕(tuì)皮

D.可汗(kě)江渚(zhǔ)暮砧(zhēn)筵席(yàn)

 

B 【解析】A项档(dàng)藩(fān)C项驽(nú)D项可(kè)筵(yá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8分)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3.(6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默写(每小题1分,共7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以手抚膺坐长叹。

(2)、,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申之以孝悌之义,。……狗彘食人识而不知检,。

(5)、蟹六跪而二螯,,。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蹑足行伍之间,,……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

(7)、,非利足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结合诗句分析。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

马伶传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人)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趾相错也错:交错

B.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征:召集

C.华林部过马伶曰过:责备

D.兴化部是目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出:高出,凌驾于对方之上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C.则东肆不复能终曲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其皆出于此乎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马伶技艺大增的一组是()

①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②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④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⑤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A.①②④B.③⑤C.③④D.①②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伶是华林部的演员,马伶是兴化部的演员。第一次演出时,作者通过观众态度的改变来暗示马伶演技不如李伶高超。

B.马伶因观众不捧场而深感羞耻,演出没有结束就离开了。后来,兴化部竟然因此而停止演出。

C.马伶知道李伶不肯传授演技给他,所以就到与严嵩是同类的昆山相国顾秉谦门下当差役。

D.文章表现了一位艺人刻苦追求技艺的精神,反映了生活实践与舞台表演的关系。

5.翻译下列句子(7分)

(1)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3分)(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

查看答案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申之以孝悌之义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拘于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