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5分) 不倒树 司玉笙 那是双小手。 那双小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5分)
不倒树
司玉笙
那是双小手。
那双小手捧着一本打开的教材……
蛮七叔看见那本书晃到跟前,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冰冷的空气中浮起:
“老师,这个拼音印错了,‘花果’注成了huagou。”
“这孩子--课本上咋会错呢?!”
“是错了……”课本再举,几乎碰到了他的鼻尖。
蛮七叔将眼瞪大,视线拐向被教材挡住的那张秀气的透着天真的脸。干裂粗糙的手与冻得萝卜似的手指相撞,一股凉意迅即转成了颤儿闪遍了全身--他在这儿教了近三十年的小学,还是头一次遇上学生“挑刺”,且是个女孩子。这令他很难堪:一张张简陋的“课桌”后,二十几双眼睛都亮了。
“教材上还会出错么?”蛮七叔自言自语地道。接了那教材,拿到门口处细看。看了一会儿,又查查翻得烂糊糊的字典,说:“是错了……”说罢,他便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咳着,他的身子弯成了一棵树。
女孩儿叫玲子,是邻庄的。玲子每天背着个打补丁的书包早早就到了,扫地擦桌子。鞋上老沾着泥巴。
蛮七叔带了三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班主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偏爱,尤其是玲子。见了玲子,心里还生成一种莫名的感觉,带出三分不安,好似欠了她什么。借口奖励,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钱都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抠出来的--他还是民办教师。
玲子上到五年级,家里人不让她上了。开学几天不见玲子的影儿,蛮七叔倒坐不住了,便买了一个书包、一杆钢笔去玲子家。
进了院,蛮七叔四下里瞅瞅,问:“玲子呢?”
“下河放羊去了……”玲子娘见蛮七叔还夹着书包,脸上就起了一片红:“女孩子家,不当睁眼瞎就中,再上还不是这?”
“不让她上,不怕毁了她?”
“有啥法儿?光学费一个孩子一年下来就抵一只羊……”
蛮七叔说:“让她上吧,俺想想办法……”
听得一阵儿羊叫唤,大大小小七八只山羊串着对儿涌进院子。玲子进来了,手里还握着一本书!
“玲子……”
“老师!”
玲子娘抹了抹眼,说“快给老师磕个头……”
于是,玲子背上了新书包。
次年,玲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初中得去镇里上,蛮七叔很难再见到玲子。
又过三年,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
到了这把年纪,蛮七叔身上的老病就显山露水了,不住地兴风作浪。又赶上“民转公”,集中在县里考试,就趁着去瞧看瞧看病。
从医院出来,蛮七叔折进了一个小饭棚要碗素面。刚坐定,就听到一声“老师”在耳畔炸响。眯细了眼看,身子又那么颤了一颤。“玲子,你咋在这儿?”
玲子硬挤出个笑,说:“家里急,上完半学期就退了,在这儿帮厨……”
蛮七叔听着,张大嘴直咬,脸色都变了,半晌才说:“你是个好学生,还给俺纠正过一个错……”
“老师,那不是你的错!”玲子喊,突然下跪,怀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抱着蛮七叔送她的那个书包。书包很旧了,也打上了补丁。蛮七叔不知道,书包里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一笔不落。“老师,我欠你很多账……”“不欠,不欠,你啥都不欠……”蛮七叔慌着拉玲子,可拉不起来,自己也在剧烈的咳嗽声中矮了下去……
从县城回去后的不久,蛮七叔在一天夜里悄然离世。他走后的第三天,他站过的讲台上又站起了一个人,那人就是玲子。
玲子就像一棵树……
1.下列对小说情节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蛮七叔翻了字典,发现课本上的注音是错了,这时候他“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此处的“咳嗽”既说明他身体不好,也表现蛮七叔读错了字音有些内疚。

B.蛮七叔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除了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因为心中总有些不安,为没有给玲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安。

C.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乡村小学很难有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蛮七叔为乡村小学取得的成绩高兴。

D.玲子放羊时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表明她是一个好学的孩子。而她打工时,包里的本子上还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账目,表明她记着蛮七叔对她的好,对她的希望。

E.玲子辍学,最终只做了一个乡村教师,这似乎并非是蛮七叔的希望。玲子曾是那样的聪明,却没有继续深造,小说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重要。这篇小说传达出一个乡村学校怎样的困境?请分条列举。(6分)
3.小说中的蛮七叔具有怎样的品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说为什么要把老师比喻为树?题目为“不倒树”有什么深刻含义?(8分)

 

1.C、E 2.①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天冷,教室里也很冷,教室和课桌简陋,连一本好字典也没有。②学生家里穷,上不起学。有辍学现象。③学校没有学历高的老师。④老师的待遇差,因为老师少,病了还坚持工作。写出三点即可。 3.①教学认真,为一个字读错而内疚。②关爱学生,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付学费,还常送学生学习用品。③带病工作,坚守岗位,为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 第一问:①树站立在田野上是生机勃勃的,绿意盎然的。乡村老师给乡村带来了知识,就像给荒凉的田野注入了清新的绿意,使乡村有了知识的生机。所以,用树来比喻老师是贴切的生动的。②树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倒下。乡村老师有坚韧的性格,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工作,不会轻易退宿。 第二问:题目用“不倒树”,说明乡村教师都有坚韧的品格,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体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一代代乡村教师在接力,一个倒下了,更多的又像树一样挺立,继续奋斗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 【解析】 1.(C,蛮七叔饮酒,主要是为玲子高兴,她有出息,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当然也不排除为学校的荣誉高兴。E,玲子接过蛮七叔的教鞭,教起乡村的孩子,这没有辜负蛮七叔的希望,蛮七叔地下有知,会很欣慰。) 2.略 3.略 4.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远吞山光,,,不可具状。(王禹偁《黄州竹楼记》)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3),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的《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界。政治在变,经济在变,生活在变,科技在变,语言在变,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也在变……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 ,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①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②,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已校尉及长史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三国志· 仓慈传》)
注:①杂胡:少数民族。 ②过所:过关所用的凭证。
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先是属城狱讼众猥   狱:案件

B.而诸豪族多逆断绝  逆:背叛

C.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  曾:竟然

D.胡常怨望,慈皆劳之  望:怨恨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写仓慈治理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3分)
①甚得其理 ②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 ③县不能决,多集治下 ④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 ⑤既与贸迁,欺诈侮易 ⑥以府见物与共交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面叙述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汉末丧乱,西陲敦煌二十年旷无太守,地方事务都由大姓豪右把持,太和年间,仓慈来任太守,抑挫豪右,抚恤贫弱百姓,甚得其理。

B.仓慈治理敦煌,为无立锥之土的贫弱百姓“随口割赋”,并让分得田地的贫民慢慢还清大户的田钱。各县拖延不能决的案子,大多送到郡里,仓慈亲自审阅,分别轻重进行处理,一年中处决的囚犯竟然不到十人。

C.西域少数民族想到敦煌来进贡或贸易,经常受到豪右的阻扰和欺侮而心怀怨恨,仓慈就去抚慰他们,想回去的,就发给他们边界通行证;想到洛阳的,就派人在路上护送。

D.仓慈的一些治理措施,给当地百姓、官吏和西域少数民族带来很多好处,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仓慈死后,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并用各种形式纪念他。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4分)
(2)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6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幼儿园的新址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旁,新操场又宽敞又平坦,还安装了很多游艺设施。尽管高速路之间隔着一段不近的距离,但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宁可挤在楼道里,也不肯到操场的草坪上玩,怕公路上呼啸而过的汽车,无论老师怎么哄怎么劝也不管用。心理专家建议让工人在操场四周围起金属网做的栅栏。见有了栅栏,小朋友们便跑到草坪上玩耍起来。
幼儿园的栅栏不但没有限制孩子们的自由,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心理学家说,界限清晰的纪律能给人更多的安全感,毫无约束的放任反而会令人不知所措。
请以“栅栏与自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