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15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15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像,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1.作者用“平凡”“原始”等词语表现《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生活的特点,请再从原文中找出类似的三个词语。(3分)    ▲            ▲             ▲      
2.第二段末尾作者这样写到:“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简要分析这句话的修辞效果和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含义。(4分)           ▲               
3.文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若干名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

B.第①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睢》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

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但也造成了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亮斧头”等。

 

1.单纯,天真,浪漫,激情。 2.①运用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而富有意味。(2分) ②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人类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意近即可(2分) 3.①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②层层深入,形散神聚,强化崇敬《诗经》、向往自然质朴生活这一主题。 ③增加诗意,激发读者兴趣和想像空间。(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 4.AD 【解析】 1.略 2.略 3.略 4.(B“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的那条河,说法错误,“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否定和厌恶”言之过重;E“如”字以下例举的那些语句有的并不晦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共16分)
(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4)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5)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    ▲       ▲       ▲    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1.在选文第(5)段空格处填入一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坚韧不拔、满腔热情和卓有成效

B.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

C.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和坚韧不拔

D.卓有成效、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

2.说说文中加点的“如此”“这样”所指代的内容。(4分)
如此:                            ▲                                
这样:                            ▲                                
3.概括第(3)段的段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                                         
4.选文(1)(2)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分析。(6分)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        
(2)谨庠序之教,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飞湍瀑流争喧豗,       ▲        
(4)       ▲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        ,此时无声胜有声。
(6)念去去,千里烟波,      ▲        
(7)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9)       ▲        ,秋水共长天一色。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B.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除《雷雨》外,还有《日出》《北京人》《屈原》等。

C.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等,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D.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李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查看答案

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本意,只用委婉的方式、含蓄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婉曲”。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婉曲”的修辞格的一项是(3分)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

C.冷不防,水龙头喷出一股股水流,女人们又发出一阵尖叫,只见水花四溅,女人们四处躲避,死神仿佛已经降临。

D.凤姐……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的办着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不但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

B.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C.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想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的观点,必须把握听的规律。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