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假如那天不下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外文体自选。

请以“假如那天不下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外文体自选。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家》中觉新和梅爱情悲剧的主要内容。(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诈赵而胁其璧胁:逼迫,勒索。

B.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按:按照。

C.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绐:欺骗,欺诈。

D.一胜而相如族族:灭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2)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B.(1)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C.(1)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1)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虽然世人都称赞,但这件事本身有许多疑点,经不起推敲,其实是不真实的。

B.从事情起因角度考察,秦国想要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这很正常,双方并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C.既然已经答应给赵国十五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为了不失信于天下,秦王将不得不把城市交给赵国。

D.蔺相如完璧归赵无异于故意“挑”秦之怒气,如果秦王不是考虑两国的外交关系,这件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相关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3分)
使 受反 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向现代,发挥它的价值,就必须消除自身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一些东西,调整自己,超越自己,这应是毫无疑问的。结合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实现推进中国文化的目标时,可以考虑下列一些方法和途径。
(2)从宏观或全局着眼,推进中国文化的整体现代化。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涉及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各个层面。文化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军事等诸方面,都有更新、发展的必要性,都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拒绝进行现代化。因此,所谓“中体西用”、“西体中用”或“文化保护主义”之类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3)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推进传统文化再生。中西某一阶段、某一形态的文化,都是一定具体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的产物,都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因而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采取一种简单的文化认同态度,要么一味拜倒中学,要么一味拜倒西学。当代人必须从现实问题入手,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向二者要答案。不论中学还是西学,若我们本身不能有所建树,又岂能靠它们“救世”与“治世”?
(4)弘扬传统,贵在创新。如何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再生,建设中国当代文化,许多思想大家提出了一些颇具建设性的意见,诸如“抽象继承”、“创造性的综合和综合性的创造”、“儒学第三期发展”、“创造性转化”、“融合中西马(马克思主义)”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坐而论道者众,落到实处者寡。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再生,首要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再生。但以往那种用新名词、新概念演绎传统的方法,现在看来于发展中国哲学,提高当代哲学水平并无多大根本性作用。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和发展中国民族哲学,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最有效的弘扬。时代呼唤当代思想大家,以创新和发展民族哲学为己任,以成熟的主体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构造能力,吐故纳新,大胆探索,勇于建构,从形态上层面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丰富和发展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
(节选自彭永捷《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
1.第二段中,作者对“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和“文化保护主义”等作了否定,请简要说明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案不超过30字)(2分)
2.作者在第三段中分析、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待中西文化,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有关要点。要求用“……不要……,而要……”的句式作答。(不超过40字)(3分)
3.结合文意看,最后一段“坐而论道者众,落到实处者寡”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2分)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两项是(3分)

A.第一段中“不相适应的一些东西”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消极、落后的内容。

B.中学和西学都是一定具体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故不可能仅靠它们“救世”和“治世”。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因而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军事等诸方面都有更新、发展的必要性。

D.在推进传统文化再生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现实问题入手,解决现实问题,不能一味拜倒于中学或西学。

E.全文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方法和途径,为建设中国当代文化提出了权威的、有价值的意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三段现代诗中空缺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
(1)         的秋水深浅 / 怎样测得出一尾鱼的体温 / 想想莫非自得其乐 / 泥涂之龟 / 毕竟要比供奉楚庙活得自由
(2)我的灵魂要到         去 / 去洗洗足 / 去濯濯缨 / 去饮我的黄骠马 / 去听听伯牙的琴声 / 我的灵魂要到汨罗去 / 去看看我的老师老屈原 / 问问他认不认得莎翁和但丁 / 再和他同吟一叶芦苇 / 同食一角米粽
(3)雨润过 / 飞白 / 蓝天在 / 裱褙整张下午 / 柳枝老是写着 / 一个燕字 / 而青虫死命地读 / 蛛网那本 / 线装的         / 生门何在 / 卦象平平

A.屈原 / 沧浪 / 《易经》

B.屈原 / 天池 / 《诗经》

C.庄子 / 天池 / 《诗经》

D.庄子 / 沧浪 / 《易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最合适的一组是
(1)他们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           
(2)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            ,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坐落于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上。
第一句:①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
②舒曼称它为藏在大炮丛中的鲜花,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句:③他哥哥和他合开一家店
④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