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那一刻,我心如潮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请以“那一刻,我心如潮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对高中一年级28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卷调查,下面表格是有关的数字统计。

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人数

比例

其中参与研究性学习情况比例

喜欢或比较喜欢

229

81.8%

有参与经历者占57.6%
无参与经历者占42.4%

不喜欢

51

18.2%

有参与经历者占9.8%
无参与经历者占91.2%

 
请分析以上表格内容,写出两条结论,每条30字以内。(4分)
(1)                                                                            
                                                                                      
(2)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囚绿记》中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把这些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分)
①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②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③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④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⑤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淡之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的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近莫乎夫妇,亲莫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会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更不应该——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选自《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有删节)
1.文章开篇就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后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淡之美”的?请用简洁的语言逐一概括。(5分)
答:                                                                                
                                                                                   
2.说说“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所用的修辞以及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3.这是一篇经典的说理散文,文章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4.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从文中举出一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作简要分析,并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查看答案

填空。(8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___________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         _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7)巴金的                       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也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