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15分)(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
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
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
2.“气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A.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B.指人的态度仪表
C.指人做事的魄力 D.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3.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为什么?(3分)
4.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下面四句描写中的人物分别是谁?(5分)
⑴A再四携他上炕,B方挨A坐了。
⑵C忙拉了D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D十分推让。
⑶E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A B C D E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3分)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作者写这两句是为了强调什么? (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 、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 的意境。
下面这首七律的横线上,补入最贴切句子的一项是( )。(2分)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黎民不饥不寒 D.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3分)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树之以桑”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可以无饥矣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请以战喻
4.下列句子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句式不同的一项( ) (3分)
A.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