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历史学与文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另一个文化阶段的开始。显而易见,历史学更多地负有特殊的责任。从“史官”的设立到修史的慎重严谨,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孟子曾经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历史叙事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历史学热衷于注视各种宏大的巨型景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风云,外交形势,社会制度,革命运动,诸如此类的显眼事件往往是历史学的注视焦点。多数时候,帝王将相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著作的主要人物。
相对地说,文学认领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现实主义之后的文学明显地转向了底层,转向了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文学带来的喜怒哀乐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细节,而不是高瞻远瞩的宏论。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仅仅抒写了些许人生感慨;即使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鸿篇巨制,人们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文学甚至享有一个特权:虚构。现今,历史学与文学的分工日益清晰:当前者精确地提供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文学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条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相反,“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这不仅表现于一批以历史故事为主轴的“演义”小说,不仅表现于迄今盛行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诗史”是杜甫赢得的一个崇高赞誉,巴尔扎克自称要做法国历史的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学的”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或许,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比历史著作更富于哲学意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启示:文学不负责陈述已发生的事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如果说,历史学擅长居高临下地处理历史,那么,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没有完全脱离宏观历史的具体人生,正如没有完全脱离具体人生的宏观历史;但是,文学主要承担这个命题的上半部分:历史如何造就各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每一个体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和承受来自历史的压力。
1.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3分)

A.文学的特点与历史学的特点的区别

B.历史学的特殊责任

C.文学与史识的关系

D.文学的历史走向

2.下对文中引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孔子《春秋》成书,说明历史真相的力量。

B.引《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说明学鸿篇巨制的文学写的仍是日常生活的人生故事。

C.引杜甫得到“诗史”的赞誉,说明文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历史的再现。

D.引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说明文学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

3.文中证明“‘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的主要论据是什么?(3分)

 

1.C 2.A 3.①文学包含很多历史题材的小说与戏剧;②对历史的理解、再现是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③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 【解析】 1.略 2.(说明历史叙事的政治倾向) 3.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批评杨子“为我”的利己,赞扬墨子“兼爱”的“利天下”。

B.“子莫执中”的“中”即儒家的中庸思想。

C.孔子倡导中庸,并以此为立身行事的标准。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与“为其贼道也”的“道”意思不同。

(2)请谈谈孟子对“执中”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2)简述聂赫留朵夫心灵“复活”的事。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心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部倒出。(《红楼梦》)

B.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去。瑞珏难产,觉新赶到床前,妻子却在凄惨的叫声中,死在他的怀里。(《家》)

C.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想自杀,但却没有勇气。此时李贵和丁医生进来,看到这一幕,丁医生告诫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子夜》)

D.副主教克洛德用匕首刺伤卫队长弗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爱斯梅拉达却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执行绞刑时,卡西莫多跳下钟楼,击倒刽子手,把她救到了钟楼。(《巴黎圣母院》)

E.临终前,葛朗台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齐,洛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宋室南渡后,累官至参知政事。
(1)请描绘“长沟流月去无声”的景象。(2分)
(2)“二十余年如一梦”,词人感慨                 ;“闲登小阁看新睛”,词人感慨                   ;“渔唱起三更”,词人感慨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以君贱之也贱:卑微

B.比门下之客比:和……一样,等同于

C.过其友,曰过:拜访

D.臣窃矫君命矫:假托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冯谖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倚柱弹其剑        ②因烧其券      ③视吾家所寡有者     
④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⑤窃以为君市义  ⑥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⑥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

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