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蓝 调
朱以撒
在漫长委婉的海岸线上,暮色渐渐地飘落下来。已经是深秋的海滩,清寒随之而起。依然是裸足在沙滩上走,这些洁净的细碎颗粒,被温热的脚底揉搓着、摩擦着,沉了下去,显出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
眼前的蔚蓝色调,至少可以和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空旷、清澈、洋溢,还有岑寂、萧瑟。永远持有一种节奏的是那一层层皱纹般的海浪,带着摩擦的力道,涌到沙滩上,消失,又复始。这种单调和机械般的持续,让人体会到了自然界的耐性,无始无终。简单产生了大美,在我们的视野里、耳听中,也就是这种推移的单调,表达了一种敞开式的阔大,毫无掩饰,不会是习惯地躲在面具的后面,把假相给人。一座城市被海洋环抱着,本来是可以设计成为个性城市的,却很遗憾,格局狭促,街巷潦草,多拐弯抹角少畅快通达,多花里胡哨少单纯简约。
我住在海边,懒得跟车到市里转上一圈。海与海有许多不同,城市和城市却有太多的雷同,它们反蓝调而行,它们和嘈杂、拥挤、脏乱这些词有关,也和脂粉、艳冶连在一起。一座城市和环抱它的海洋如此大的区别,可见生活是以相互对照的方式展开的。一个人从城市到海边,开始了几天止息的、向下的、解脱的日子。心境、举止,连说话的口吻、言说的内容都有所更变。夕阳眼看着又一次西颓,有些亚麻色的光线,让眼前荡漾着的蓝色液体,更多了一层心理上的冰凉。所谓的休闲就是这样,休闲服、沙滩鞋只是改换了肢体上的行头,更要紧的是自身的节奏律动,像被抽走了绷紧的那根筋,一下子松松垮垮。
远处有人在昏暗中吹着一只小号。缓缓地把一个柔和圆转的中音送了出来,而后是主旋律随之跃起。吹奏者的技巧不高,只是心气随和,透过空旷,传到耳边已经十分的柔软。烧烤的营地里燃起了篝火,舔着夜色的火舌将暗中的一角轻轻撩开。这是我少年时熟悉的一串动感,只有在学期末了,该考的全都过去了,才会有心思举办一场篝火晚会。少男少女围坐在篝火旁,唱歌或者起舞,没有忧虑,却有无数漫无边际的幻想。一个人成长并有生存意识之后,他的劳累就开始了,像一首歌,没有休止符,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这些在篝火前满脸稚气的少男少女,也许下次来时,已经是计较油盐的小丈夫或者少妇了。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
我还看过一本地理杂志,撰写者显然亲身到达了这几个地方,他提到了塞班、圣托里尼、塞舌尔、马尔代夫,在他细腻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他的陶醉。这是一种纯粹之蓝,与我今生所见过的蓝调不可相比。那是我从未见过的蓝调啊,我不知用哪一个词汇可以贴近,它们在词汇之外,在人的破坏之外。许多的河流污染了,对此我并不惊奇,河流毕竟太小,一家造纸厂、石板材厂就足以改变它的颜色。可是大海大洋,它的浩瀚无边,天水相接,能使大海变色,这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古代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色调,如果要追问,就有一堆类似的问题要牵扯出来——天空、云彩、空气、气候是否都如这般混混沌沌?那时的眼力可以穿透到多远?你我都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决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
月亮升上了海面,使沙滩上那些毫无关联的景、物都浑然一体,带着水淋淋的清洁。立秋之后,沙滩上已经没有行者的影踪了,越往后的日子,它越发走向冷清,在冷清中慢慢清洗盛夏带来的杂沓和纷乱,沉淀污浊,在冷下去的氛围中,大海得到了歇息。
当我孤零零面对如此浩大的海面,并不会有孤寂感——人之初始大抵也是如此。让一个人变成一滴晶莹的宿露,会比化为一缕青烟更有诗意,更为透亮。当它垂落海中,刹那被无声地收藏着。
【小题1】 阅读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然后概括蓝调的“大海”与反蓝调的“城市”各自的特点。(4分)
【小题1】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简单产生了大美。”作者为什么认为“简单产
生了大美”?(3分)
(2)第四自然段中写道:“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如何理解“调子
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3分)
【小题1】 本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1】标题“蓝调”除了“蔚蓝色调”这一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请结合文
意探究其更深层的含义。(6分)
补写出陆游《书愤》这首诗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早岁那知世事艰, 。 , 。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玉 楼 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这首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这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4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5分)
(2)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
潮也,审矣。”(5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卒然遇之 卒:突然
B. 道丧文弊 弊:通“蔽”,蒙蔽,欺骗
C. 忠犯人主之怒 犯:触犯
D. 而不得回宪宗之惑 回:挽回
【小题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有作为的一组是 ( )
① 不恃力而行 ② 谈笑而麾之 ③ 道济天下之溺
④ 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⑤ 期年而庙成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苏轼为潮州人重修的韩愈庙写的一篇碑文,作者对韩愈的人格、精神、思想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B. 苏轼通过形象的事例来阐释天道和人事的区别,他认为韩愈所做的事情是合乎天道的,也是合乎当时的人事的。
C. 本文语言铿锵有力,句式错落有致,文章显得气派恢弘而又灵活生动,堪称[是神来之笔。
D. 韩愈在潮州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怀念韩愈,为他修建了祠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抗菌纺织品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风云变幻保健品市场又有异军突起——抗菌纺织品突然占据了各大商场的重要位置。
据专家介绍,抗菌纺织品确实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型纺织品,正规产品也确实有相当的抗菌效果,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目前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大约有10%的人次在治疗期间在医院发生感染。主要感染源就是来自床上用品、衣物,仅这一项每年就造成100亿元的损失!如果抗菌纺织品得到普及,这100亿的损失完全可以避免。
其实抗菌纺织品也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军需部门就制作过抗菌服装。它们用铵盐阳离子抗菌整理剂间歇浸泡军服,对控制伤员感染起到了一定作用。
2005年,德国科学家推出一种银色的T恤,这种银色T恤是由含有金属银的新型纤维和纳米复合材料织成的。金属银很早就被证明具有抗菌的神奇功效。含有金属银的纤维在织物中的比例越高,它的抗菌能力越强。织物因此不仅能够抗真菌,而且也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这种织物可以应用于床上用品、T恤、内衣、内裤、袜子等。如果这种织物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那么,交互感染的问题就很容易被解决了。
在生活中,人体不断地分泌汗渍、油脂、皮屑等等,因而皮肤就为微生物提供了最佳孳生场所;在衣服和皮肤之间,也具有微生物繁殖的理想环境:潮湿和温暖。细菌在人们毫不理会的情况下,成千上万的繁殖,每20分钟就可以增加一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产生不良气味,甚至感染皮肤,产生瘙痒。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不常洗澡的人身上有一股异常气味,这往往就是细菌代谢的气味。如果广泛地推广使用抗菌纺织品,人体的微生物感染会减少很多,不良气味也会减少很多。由此看来,抗菌纺织品确实应该大力推广、广泛使用。
抗菌纺织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把成衣或者布料用抗菌染料或涂剂经高温处理,固定在衣物上;一种是把抗菌剂直接混入高分子聚合体中,制成原料,就是在纤维制作过程中,将高效能抗菌剂直接混入高分子聚合体中制成纤维,再经过纺纱、织布,制成成衣,使整个商品都具有抗菌效果,经多次洗涤,也不受太大影响。但是,应该说明的一点是:大多数抗菌织物不是用金属银制成的。很多抗菌纤维都是结合了当今最先进的纳米技术、远红外技术等而成的。
这似乎也是抗菌织物发展的大趋势。而前一种将抗菌涂剂固定在衣物上的方法,使用者越来越少,因为这种方法的很多涂剂都是水溶性,经过多次洗涤以后,效果下降。
纤维或织物经过抗菌防霉处理之后,不仅保护使用者免受一些细菌的攻击,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避免医院内患者交叉感染,可以提高老人和患者的免疫力,还可以防止纤维受损、保护衣物少受腐蚀。由于抗菌剂具有杀灭黑曲霉菌、结核杆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衣物腐蚀、变质、变色等,易于贮藏。
抗菌纺织品由于有这么多优势,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所以各国大公司纷纷瞄准这一产品。如今,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正在大力研究开发,我国的台湾、香港和沿海发达地区也不甘落后,抗菌纺织品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小题1】下列对“抗菌纺织品”的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可以减少细菌繁殖。 B. 能够避免人体微生物的感染。
C. 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D. 可以延长衣物的贮存时间。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含有金属银纤维的织物,不仅能抗真菌,而且也能抗其他任何种类的细菌。
B. 我们从经常不洗澡的人的身上闻到一股异常气味,这就是细菌代谢的气味。
C. 抗菌纺织品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抗菌纺织品的生产技术在不断地完善、提高。
D. 抗菌纺织品占据了各大商场的重要位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不可避免。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不断的开发研究,我国也将生产出更好
的抗菌纺织品,使其在生活中得以使用。
B. 如果抗菌纺织品在医院得到普及,那么,就可以完全避免病人治疗期间在医院
发生的感染。
C. 抗菌防纺织品使用含有金属银的纤维会产生抗菌的神奇功效,因此,在未来的
抗菌纺织品制作中,会更多地运用含有金属银的纤维。
D. 把抗菌剂固定在衣物上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具有“抗洗涤性”;将抗菌剂制成原料,再制成成衣,就具备了“抗洗涤性”,即使多次洗涤,也不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