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 “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6分)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查看答案

仿写。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6分)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招来了燕语和莺啼。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代学人傅斯年

韩石山

①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曾为其祖宅题词“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他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朝名臣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他的父亲傅旭安曾任东平龙山书院院长。傅斯年六岁进入私塾,十一岁读完《十三经》,是 “五四”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广泛涉猎西方科学教育、文化典籍。这些使他形成了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

②抗战胜利后,大学复员的时候,本来是要让傅斯年当北京大学校长的,他觉得胡适更合适,就推荐胡适。胡适在美国一时回不来,他说那我就当代理校长,等胡先生回来就交给胡先生当。这个人办事很有魄力,很果断,当了代校长以后,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觍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这就叫有担当。傅斯年学问好,办事能力也强。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就很佩服他的办事能力,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能做最细密的绣花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这都是人世间最难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

③抗战开始后,因为他的名望和地位,当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相当于战时国会议员吧。这期间他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行政院长孔祥熙赶下台。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还是比较廉洁的,到了抗战后期,就开始腐败了。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美金公债案。傅斯年知道了这个案子,决定在参政会上提议案揭发。蒋介石知道了,让陈布雷以老报人的资格跟傅斯年谈谈,说这样做对中国的形象不利,他听从了陈的劝告,表示不提议案,但一定要在参政会上提出质询。

④说到做到,果然一九四四年九月七日,张群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施政报告后,傅斯年就提出他的质询。对傅斯年的质询,财政部的答复,有些采取了敷衍塞责的态度,有些坚决否认。蒋介石怕事情闹大,亲自出面宴请傅斯年为孔祥熙说情,蒋介石问傅斯年:“你信任我吗?”傅斯年说:“绝对信任。”蒋介石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当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蒋介石最终免了孔祥熙的行政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之职。事情过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只有读书人保持气节,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出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他这样做,全是基于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一个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文天祥说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真可以说是做到“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了。

⑤一九四九年,傅斯年随国民党政府到了台湾,任台湾大学校长。他当台大校长,在整顿台大校风上下了大力气,他曾在报上说:“我现在运用我曾三次在报纸上披露的一段话重说一遍,就是假如有人发现我,或是其他台大主持人,以人情收容任何一个学生,那么我们便是作弊,应该受国法的惩罚,并受社会的制裁。”同时在校长室门旁写着这样一行大字:“有为子女入学说项者,请免开尊口”。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傅斯年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五十五岁。

⑥这个人可说一生清贫,身无长物。临死前一两年,他的西装旧了,看见朋友买了套新西装,样式很好看,也想买一套,一听价钱很贵,就不买了。一个大学校长,买套好西装不应当算什么事,可他就是买不起。这样的人,真可说做到了孔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选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有删改)

1.概括文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请结合文本④段的内容,分析这篇评传的特征。(5分) 

3.请结合文本,简述傅斯年先生的哪些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6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心灵折旧费

董保纲

   ① 这是5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整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②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庄,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③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的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④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⑤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蒙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⑥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⑦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而在大哥厂子的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字:诚信为本。

(选自《读者》)

1. 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颇为鲜明。请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4分)

2.本文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中年男子,作者为什么不给他加个姓名呢?请析其理由。(5分)

3.联系全文回答:大哥厂子的门口,为什么不写别的字,而要写“诚信为本”(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

人道主义的原则

王海明

对待人的道,就是人道。人道就是对待人的道德原则。那么,应该如何对待人呢?应该把人当做最高价值。这样的一种思想体系就叫做人道主义。为什么说人是最高价值?因为人最需要的就是人。因为每个人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他人给予的。他自己是不能生存的,他要生存,他必须缔结社会,他的一切都是社会给的,也是他人给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说人是最高价值?就是因为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都是手段,都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服务的手段,所以人是本位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就意味着人是评价社会一切事物的价值和标准。人的目的、需要是万物的尺度,是事物应该不应该、好不好、坏不坏、有没有价值的标准。

人是最高价值,从这种人道主义的原则来看,一个人,不管他是杀了人、是吃喝嫖赌,还是干尽了坏事,首先都应该把他当作最高价值来善待,尔后再把他当作杀人犯来处死他,这就要使他能够舒服地死,不能像中国古代那样严刑酷法,如点天灯或者是车裂、腰斩。死刑这个东西还是要有的,没有死刑就会违背公正的原则,因为“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叫做等害交换,符合公正原则。但是处死死刑犯要让他最舒服地死去。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家们发现这种人道主义原则的浅陋、不精确之处。因为“人是最高价值”,意味着一切人的那种共通的、固有的东西——也就是人性——是最高价值。但是,嫉妒心、疾病等等也是一切人所固有的,也是人性。因此,说人是最高价值,那就意味着嫉妒心、疾病等等这些人的弱点、缺点和那种坏的东西、恶的东西也是最高价值。所以,说人具有最高价值,是一个皮相的真理,它是不准确的,它是一个初级的真理。那么,深刻的、高级的、准确的真理是什么呢?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一个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指出了这一点,那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亦即自我的创造性潜能之实现——才是最高价值。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最闪光、最重要的思想!

可是,为什么说自我实现具有最高价值?就是因为,自我实现乃是人的最高需要。因此,你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意味着你获得了最高幸福。马斯洛讲,人有五大需要,最低的是生理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然后是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要。最令人羡慕的幸福是实现自我的创造性潜能,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自我实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和每个人的一切需要。任何社会财富,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统统不过是人活动的产物,不过是人的能力之发挥、潜能之实现的结果。所以,人本身的自我实现越充分、人的潜能实现得越多,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便越丰富,社会便越繁荣进步,而每个人的需要也就会越加充分地得到满足。

可见,说包含着许多负价值的人本身是最高价值,实乃浅层的外在的皮相的初级真理;而内在的深层的本质的高级的真理则是:人本身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既然如此,那么不言而喻:应该使人自我实现,使人发展、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最完善的人——亦即所谓“使人成其为人”——这是善待他人的最高原则,这就是深刻的、精确的人道主义的原则。那么,怎样才能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其为人的最根本条件就是自由:自由就是人道主义的根本原则。       

(节选自《公正与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

12~13题为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道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是一种应该如何对待人的道德原则和社会价值观念。

B.人的目的和人的需要,是人道主义用以衡量世间万物的尺度和最高的价值标准。

C.对待一切危害社会的犯罪人,既要坚持公正的原则,也要坚持人道主义的原则。

D.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一个最伟大贡献,就是指出了人性中的诸多弱点和缺点。

E.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获得这种需要得的人是最有价值的人。

2.以下各项中,不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法律形式约束人性中的弱点

B.用痛苦较轻的注射法处死死刑犯

C.善待、帮助犯法、失足的青少年

D.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人道主义原则有两个层面的理解,试概述这两个层面的理解。(4分)

4.为什么说“自由是人道主义的根本原则”?(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