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诗(9分)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

阅读下面的宋诗(9分)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这二首诗作于公元1100年,诗人离开海南儋州之前。当时苏轼遇赦准备北还。
1.这两首诗都是抒写羁旅思乡的情怀,意趣隽永,画面清朗,笔力雄放,体现了苏轼的清雄诗风。请你就第一首诗中“白鹭横秋浦,青林没晚潮”的动词进行赏析。(4分)
答:                                                                  
                                                                     
2.第二首诗写于苏轼遇赦准备北还之时,你认为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
答:                                                                 
                                                                                 

 

1.首先,用“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更妙的是,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这种静态与诗人的主观感受一致,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然后用“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与作者浩渺心事连广宇相吻合,给人一种浩大旷渺的感觉。 2.“杳杳天低鹘没处”和“青山一发是中原”,写的是广漠遥远的天空与苍莽的原野相接,高飞的鹘鸟正消逝在天际,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丝纤发,那里正是故乡!如此雄伟的青山居然在地平线上只露出一丝起伏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远,中原之遥远!这正表明诗人思乡情愫之绵长。青山的时隐时现,宛如发丝的若有若无,它牵动着诗人思乡的情愫,勾起诗人的期盼,表达了思乡盼归的心情。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一文中这样说:“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你是否同意她的看法?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也就拥有着不同的幸福。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8分,共17分)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辞:辞谢

B.惠等哭,舆归营舆:抬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判处

D.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给:供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且单于信汝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D.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下列各句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卫律审讯苏武时,苏武通过自杀的行动捍卫了国家使命和民族尊严,塑造了一个刚烈难犯、义不受辱、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形象。

B.为了使苏武投降,卫律首先是借斩虞常、降张胜来威吓他,接着又用荣华富贵来诱惑他,尽管卫律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最终都失败了。

C.苏武大骂卫律的根本原因是称其为兄弟。兄弟的称呼刺痛了苏武,伤害了苏武,像卫律这样背叛国家的人是不配和苏武称兄弟的。

D.当苏武单身被流放到北海时,匈奴断绝了粮食供应,他身心备受摧残,但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磨的意志。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共8分)
(1)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3分)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3分)
(3)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10分)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 )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①“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②“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③“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以下各组中,填入文段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想…然而…如果…那么…然而…因此

B.只是…然而…虽然…但是…但…所以

C.只想…虽然…尽管…但是…然而…所以

D.只是…虽然…尽管…但是…因为…因此

2.对文中①“拿来”②“抛来”③“送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 ②施舍的东西 ③很客气地送你

B.①不管三七二十一占有它②人家不要的抛给你 ③为了礼尚往来而送给

C.①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②无不良动机的抛给或给予 ③别有用心地送给

D.①自己主动去拿②无不良动机的抛给或给予③与抛来没有多大区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写,用来批判“送去主义”,简析一下这种说理方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6分)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响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心情和神态,上文所缺的四个舞台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忽然严厉地②怨愤③冷冷地④悲愤

B.①忽然严厉地②悲愤③冷冷地④怨愤

C.①冷冷地②悲愤③忽然严厉地④怨愤

D.①冷冷地②怨愤③忽然严厉地④悲愤

2.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C.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