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报 施 茅 盾 文书上尉张文安向师长请了长假,得了一千元盘缠,离开服务三年多的师...


报  施
茅  盾
文书上尉张文安向师长请了长假,得了一千元盘缠,离开服务三年多的师部。回家路上盘算着钱的用途,他想到家后买头牛,给父母一个惊喜。
到家已经不早,两位老人兴奋得很,连夜告诉左邻右舍。第二天一早,探望的人挤满了张家堂屋。
他们七嘴八舌的把一大堆问题扔到张文安面前,使得这位见过世面的小伙子不晓得回答谁好!他笼统回答道:“好,都好,前方什么都好!”几位年轻人向张文安探听在前方打鬼子的同村人消息。
“不知道。”他摇头说,又怕对方误会,解释道:“你想,前方部队那么多?知道在哪一个战区哪一个部队呢?”
“早猜到你都不知道啦!”有人讥讽一句。张文安想辩白,一个老成的人插嘴道:“算了,我问一个人,要是不知道,那就算是个黑漆皮灯笼了。山那边村子里喂驮马的陈海清上前方,带着四匹驮马、一个伙计。”“陈海--清!”他记起来,自己还没上前方时,村里曾经议论陈海清丢下老母和妻子,带着四匹驮马万里迢迢的去打日本的事。“怎么不知道!”他戛然缩住,到了前方以后的陈海清究竟怎样?这名字早从他记忆中消褪了,但受不住人家嘲笑,勉强说:“他过得很好!”
问的人接着说:“唉,过得很好。可是他的驮马都完了。他儿子前年接到信,两匹给鬼子飞机炸得稀烂,一匹吃了炮弹,剩下一匹,生病死了,他要给驮马报仇,不把鬼子打出中国去他不回家!你说他过得很好,是个喜讯,他家里两年接不到他的信了。”
“原来是--”张文安惘然,感到众人的眼光都射住了他,忙改口道,“原来是两年没信了。陈海清是好人,炮弹有眼睛,不打好人!”他越说越兴奋,“我想他应该是一个上等兵了,也许升了排长。”“老天爷还有眼睛!”众人赞叹说。张文安伸手抹一下头上的汗,一笑,不再出声了。
午后,浮云布满空中,淡一块,浓一块,天空像幅褪色不匀的灰色布。张文安到集市找董老爹,董老爹告诉他“千把块钱只好买半条牛腿”。一千元如何运用的打算整个儿被推翻了!他带着满肚子的懊恼和气愤走出市镇。
云阵似乎降得更低了,好像直压在头上,呼吸不方便。张文安懒懒地,不情不愿地回家。一个年轻人奔过来,杂七夹八说一大篇,是陈海清的儿子,刚到他家里去过,希望多晓得一些父亲的消息。
“你是陈海清的儿子?你父亲带着四匹驮马到前方?”张文安惊讶地说。年轻人的兴奋和快乐感染了他,他忘记了自己和陈海清在前方并未见过一面,压根儿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了不起,你父亲是一个英雄!”他随口回答了年青人喜不自胜的询问。
陈海清的儿子说:“我祖母还要问你一些话。她老人家不亲自听见不放心。”
张文安突然心一跳,像从梦中醒来。呆了半晌,才看清在自己面前的,除了那儿子,还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位有病的中年妇人。
“妈妈的病是急出来的,”儿子说,“今天听得喜讯,就精神多了!”
“谢天谢地,到底是好好儿在那里,”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展开了。“好人总该有好报!”那病人喃喃地说。
张文安见祖孙三代高兴,心中惴惴不安,支支吾吾编造陈海清的生活状况;又将陈海清编派在某师某营某连,大胆地给陈海清创造极有希望的前途。
祖孙三代静静地听着,虔敬而感奋。老祖母颤声问道:“张先生,海清没有请你带个信来么?”
张文安窘住了,一只手无意中碰到藏在贴身口袋里那叠钞票,莫明其妙地兴奋起来,大声说:“信没有,带了钱了!”
老祖母和孙儿惊异地“啊”了一声,中年妇人轻声吐了口气。
张文安心突突地跳,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一叠票子,心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把它塞到陈海清儿子手里。
“啊,多少?”那年轻人问。
张文安没回答,老太太插嘴:“嗯,这有五百罢,海清……”还没说下去,张文安的回答吓了她一跳。
“一千!”张文安从牙缝里进出两个字。祖孙三代齐声问道:“多少?”
“一千,够半条牛腿了。”张文安说,心里有一种又像痛苦又像辛酸的异样感觉。
老太太哽咽了,中年妇人低声啜泣,年轻人捧着票子发愣。张文安松一口气,好像卸脱了一副重担,从祖孙三代颤声道谢的包围中,逃也似地走了。(有删改)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2.小说画线处两次写“云”,有什么作用? (4分)
3.小说为什么以张文安把一千元给了陈海清家人结尾?(6分)

 

1.文书上尉张文安请假回家 村里人询问陈海清的情况,张文安说了谎 张文安编造陈海清的近况,并把一千元给了陈海清家人 2.第一次写云是以云的颜色和像浓淡不均的灰色布,渲染张文安说谎压抑不安的心情,并暗示下文情节的展开。 第二次写云似乎压在头顶上,体现张文安知道一千元只能买个牛腿之后懊恼气氛的心情。 3.证实张文安以一千元证实自己所说的陈海清“过得很好”,并且表达对抗日英雄的敬重,对陈海清家人的安慰。呼应前文中一千元只能买个牛腿的情节,体现了张文安心情的沉重,陈海清赶了四匹驮马去,而今生死未卜,一家老小仅仅因为只能买半个牛腿的一千元钱就激动不已,就颤声感谢。紧扣题目《报施》,通过结尾来体现“报施”的主题。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简述哪些事件促使玛斯洛娃由堕落走向新生。(字数在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语句排列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上得船来,中舱先坐着两个人:一个老年的,茧绸直裰,丝绦朱履;
②那时先包了一只淌板船的头舱,包到扬州,在断河头上船。
③匡超人取定了结,也便收拾行李上船。
④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
⑤一个中年的,宝蓝直裰,粉底皂靴,都戴着方巾。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①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呼兰河传》。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B.王琦瑶是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小说中的王琦瑶是被层层剥开上海世态繁华和 40 年光影尘埃 ,去接近生活的芯子和上海的精神 。作品从王琦瑶的生命历程与历史洪流 、悲剧宿命与怀旧意识予以浅析 ,以期还原小说中王琦瑶的人物形象。

C.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他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D.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同时,作家又通过正面描写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

 

查看答案

下面对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成了一代奸雄的代表。他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他招纳贤才,善于听取意见,多谋善断,但又多疑、残忍、奸诈、自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了他的极端利己主义。

B.诸葛亮,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忠诚的代表。“竭尽忠诚,至死方休”。他跟从刘备,为建立蜀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终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C.作者在《三国演义》中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统治的继承者。他仁爱、宽厚、知人善任。但作者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让他落入了“无能”的境地,给人以“无能”“虚伪”的感觉。

D.《三国演义》在艺术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中,为突出某一性格而写的太过,正如茅盾所说的:“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史知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圣叹认为天下有六大奇书,写得雅驯、透脱、精妙,概可以“才子书”名之。那就是《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与《西厢记》。并着手对各书一一加以评点,合称为《六才子书》。但事未竟而遇害,最终只评批完《水浒》与《西厢记》两部。

B.《官场现形记》无论从结构安排,还是讽刺手法上,都有着对《儒林外史》的借鉴痕迹。比如,整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故事的前后串联,可以称为“串糖葫芦”式结构,还有“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的讽刺手法。

C.冯梦龙 “三言”为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与修订。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  

D.《玉堂春落难遇夫》中玉堂春与王景隆有过欢乐光阴,不久离散,玉堂春被鸨儿骗卖,身陷囹圄,几乎惨死,但结局为两人团聚。主人公痛苦、灾难,悲剧性的遭遇,在叙事结构上用喜剧性的结尾来冲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