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每逢过年时刻,尤其我们苏北乡村酒桌上,常出现这样有待改进的现象:有人很能喝酒,一斤、半斤下肚,面不改色、恬不知耻;有人喜欢煽风点火、暗中挑逗,好让别人或喝得人仰马翻或互相厮打开骂,自己取乐;有人不动声色,看着别人发酒疯而大打出手,自己只隔岸观火。但酒桌上有一条不成文规矩,你得记住:枪打出头鸟。谁一旦忘记了本分诚实而得意忘形,大家必在清醒之后群起而攻之,直到那“鸟”重弹坠地。
A.恬不知耻 |
B.煽风点火 |
C.隔岸观火 |
D.枪打出头鸟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喋血绯红吟诵美伦美奂 |
B.暇想气馁黄埔江一哄而散 |
C.耸峙连绵年糕房产大享 |
D.拖沓凝练急匆匆言简意赅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正(zhèng)月股肱(gōng)菡(hán)萏妆楼颙(yóng)望 |
B.给(jǐ )力埋(mán)怨降幡 (fān)日薄(bó )西山 |
C.围(Wéi)脖囹圄(yǔ)献飨(xiǎng)长歌当(dāng)哭 |
D.狭隘(ài)框(kuàng)架龟( jūn)裂摐(chuāng金发鼓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冬天的寒冷,着实让人感到她的冷酷无情。然而一句温婉的问候,一个温雅的举动,一则温馨的短信,一曲温暖的老歌,一部温情的电影……又会在这寒冬里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让人感到她并非想象的那般冷,反而有了一种暖意在心中荡漾,有一种温情在心头缠绕。
时值隆冬,你若关注身边的每个人,关注生活的每一天,关注现实的某一点,是否也能让你在寒冷中找到这样温暖的感觉呢?
请以“冬日温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20分)
丢草绳
陈传荣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绪。患了疟疾,多半是听这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是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要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边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呐!但看到我被疾病折腾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违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朦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地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母亲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孩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母亲说:“在往日,坐上几天也就好了,这趟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亲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吗?”过了一会,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的,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望躺着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辉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由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淌出了许多的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怎样理解“难忘”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
2.“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辉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 ▲ 3.作者刻画“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用意?(6分)
答: ▲
4.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是因为“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吗?请结合全文具体探究。(6分)
答: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使天下之人,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3)长桥卧波, ▲ ?复道行空, ▲ 。(《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说》)
(6) ▲ ,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7)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