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大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选自《迟子建散文》)

1.文章前两段描写了俄罗斯雕像和教堂的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何作用?(4分)

2.作者设想列宾作画,为什么说“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4分)

3. 联系全文,说说题目“光明在低头的一瞬”的深刻含义。(4分)

4. 有人评价迟子建的散文是“朴素动人,结实有力”,请结合本文从选材(或语言)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谈谈你的认识。(4分)

 

1.雕像材质华美而无生命力;教堂富丽堂皇(或“充满奢华”)。(每点1分) 这些雕像和教堂与小教堂里清扫烛油的老妇人形成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老妇人(虽卑微而神圣、虽渺小而崇高)的形象特点(或突出了作者关于神圣与卑微、崇高与渺小的思考)(1分)。 2.画面上老妇人以年迈之躯还在教堂做清扫工作,其辛劳、贫寒充分体现了底层人的苦难,故而“辛酸”;而老妇人的安然、沉静与安德烈•鲁勃廖夫壁画的深沉朴素,祭坛、烛光的神圣浑然一体,给人以庄严感,故而“喜悦”。(每点2分) 3.有两层含义。一是作者在低头的一瞬看到了老妇人身上那种“永恒的光明”,即面对苦难的沉静与安然、虔诚与专注;二是光明并非总是通过仰望来获得,低下头来关注底层人的苦难,就会发现另一种光明。(每点2分) 4.“朴素动人”从文章的选材或语言方面来谈(2分,学生谈一点即可),“结实有力”则从主旨情感方面来谈(2分)。 参考: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老妇人扫烛油”这一极为普通而琐细的场景,将关注的焦点积聚在底层的小人物身上,在小人物身上注入温暖,发现希望,感情真挚细腻又平实,给人以生命的启发。(意思对即可。) (语言特点:素雅而朴实,不事雕琢。可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个社名,并说明理由。(6分)

示例: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

你所拟的文学社名: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学生代表在一次报告会后写给报告人的感谢信,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指出其序号并改正。(4分)

王先生:

您很荣幸地接到了我们的邀请感谢您在百忙中莅临参加我们的报告会您的报告深

①                          ②                        ③

入浅出精彩纷呈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希望您以后继续来我校作报告

           ④              ⑤                    ⑥

此致

敬礼

学生代表:李某

2011年6月14日

序号

修改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12分)

(1)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   (王勃《滕王阁序》)

其文约,其辞微,                                      

                  (《屈原列传》)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虽趣舍万殊,                        ,暂得于己,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思厥先祖父,                       ,            。子孙视之不甚惜,

                               。                (苏洵《六国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2分)

(2)这首诗在描写夏雨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议屯田。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寇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弊,统率不一。军人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卷四百一·列传一百六十》,有删节)

注:①青兕:古代犀牛类兽名。②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           游:交往   

B.幸勿杀我               幸:侥幸

C.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很,非常

D.乃度马殷营垒故基       度:测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青兕也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 以讲和方定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 弃疾受而藏之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说下之,使隶京   ②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③招流散,议屯田   ④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⑤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⑥军成,雄镇一方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端因为辛弃疾的介绍来到耿京麾下,却窃印逃跑,最终死在辛弃疾的刀下。

B.辛弃疾谈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 其论切中时弊, 毫不迎合;对于刚刚定下来的讲和方案,持反对态度。

C.辛弃疾在奏疏中指出,军人平时为个人利益奔走于权势之家, 苟且偷生,战时不堪出征之苦,往往伤亡惨重。因此建议另建一军名为“飞虎”。

D.皇上听信一些人的弹劾,令辛弃疾立即停工,辛弃疾却责令监办者一月内完工,然后将飞虎营图样上报皇上,从而得到谅解。

5.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3分)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