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挝(zhuā):敲打,击。                ⑤噀(xùn):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 帝殊有难色                    殊:特殊

C.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 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得全首领以没                      非所以靖公议也

A.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粘罕令拥之去                      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C.                               D.

亏无为之大道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 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解析】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是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旧例,天子应该为他挂服举行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宠幸之臣的身份而越级升到很显赫的地位,败坏军政,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应当与童贯一样。他能全尸而死,还应当追削官爵俸禄,显示给众人是朝廷抛弃他;而主管官员按照往常习惯,想加给他繁琐的礼遇,这不是平息众议的办法。”他上了两道奏章,才停止了为高俅举哀。     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请皇帝出城到郊外,皇帝很是为难,李若水认为不会有别的情况,随从皇帝到了金营。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换下帝服,李若水抱着皇帝大哭,骂金人是狗类。金人把他拖出去,打伤了他的脸,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散去,留下几十名铁甲骑兵看守着他。粘罕下令说:“一定不要使李侍郎受伤害。”李若水绝食,有人劝他说:“事情到了没有办法的地步,您昨天虽然说了不敬的话,我国丞相并没有生您的气,今天顺从,明天就富贵了。”李若水长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李若水难道能效忠两位君主吗?他的仆从也来劝慰他,说:“父母大人年纪都很大了,如果能稍微委屈一下的话,以求能回家探视一下老人啊。”李若水斥责说:“我不能再顾家了,忠臣侍奉君王,只有一死,决无二心。然而我的双亲已经老了,你回去不要急着把我的情况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对他们说就是了。”粘罕下令将他推出去,他回过头骂得更厉害了。李若水来到郊外的一座祭坛下,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而死,是我的职责而已,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又不住地大骂,金人监军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着血,骂得更激切,金人用利刃割断了他的脖颈、割断了他的舌头而死,这年他三十五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

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 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2.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所以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论”没有必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6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

 

 

查看答案

请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不超过40字)(5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皇帝的艺术,以         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既不纯是        ,也不只是         ,而是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          ,也仍然          。这就是盛唐艺术。

①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写     ②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③享乐、颓废、忧郁、悲伤    ④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的征服    ⑤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⑥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

A.⑤②③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③⑤   C.①③⑥⑤②④   D.⑥⑤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