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拥有“中国最美湿地公园”称号的鸣翠...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拥有“中国最美湿地公园”称号的鸣翠湖,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B.鼎新国际集团的她能力强、情商高、思路活,工作信手拈来,因而常常受到客户的好评。

C.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令世界刮目相看

D.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360公司与腾讯公司的纠纷,在工信部等部委的干预下终于偃旗息鼓

 

B 【解析】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以精湛的游技,冲过浅滩,划过激流,绕过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游上了高原,然而还没来符及发出欢呼,很快就被冻僵了。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苍茫云海中秋月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分)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

②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3分)

4.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查看答案

①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民俗文化元素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也有。比如非洲平原的狗头狒狒,它们的群体性和人类社会差不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有领袖,也有妻妾。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妻妾和争领袖所使用的方法,跟狒狒没有什么区别。

②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时,人类越来越知道自己其实是平庸的动物。那么,人类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人类认识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中,产生了种种战胜灾害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把这些用口头语言记下来彼此进行交流,世世代代传承。因而古代有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又创造了很多娱神娱人的歌舞、音乐、戏曲。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出来。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俗,就是最早的文化。

③民俗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化具有同样的一种性质,都是附着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信仰娱乐等等,都是文化。现代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的根基上,民俗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社会生活条件非常险恶艰苦,人类不得不崇拜远比自身强大的事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温暧和光明;傍晚它从西边落下,留下一片阴冷和黑暗,这时人们知道了它的珍贵,企盼它明天再来,所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跪下来迎接它,于是就产生了崇拜和信仰。现在某些原始部落还在举行早迎日、晚送日的仪式。早年,鄂伦春族在猎熊的时候,要举行祭祀熊神的仪式。取下熊头,扒下熊皮,摆放在凳子上表示供奉熊神,全体跪下,由首领致祈祷词,向熊神表示和解、谢罪。人类最为本质的本性在这里都表现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愚昧,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必然产生的信仰文化。

④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者是祖祖辈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不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深厚,形式异常多样,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进而为全人类所共享。

(取材于乌丙安《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以狗头狒狒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的某些生活习性具有人类社会中的民俗文化元素。

B.人类在创造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故事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歌舞、音乐和戏曲。

C.某些原始部落崇拜太阳、鄂伦春族供奉熊神的仪式都是人类信仰文化的具体表现。

D.民俗文化经过一代代平民百姓的创造、维护和传承,最终融人了民众日常生活本身。

2.阅读第②、③段,简要概括民俗文化是如何产生的。(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7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诗人李颀的晚辈。②关城:古时指函谷关和潼关。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微霜”二字,点明送别是在深秋时节。

B.第三、四句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

C.“关城树色催寒近”借树色的变化表现季节的变化,好像寒气是树色催来的。

D.“御苑砧声向晚多”与李白的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画面相近。

②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