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全诗的诗眼就在一个“悲”字,请简述作者如何写“悲”的。(4分)

2.试就这首诗最突出的“对比反衬”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1.a、直抒胸臆,写的是自己被流放的伤悲; b、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日处境之可悲。 2.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解析】 1.a、(2分) b、(2分 2.今与昔,哀与乐 (2分,任答出其中的1点即可) “花鸟”与“边愁”对比,(2分) (2分,任答出其中的1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原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bì      壁垒

B、左右皆泣                 qì      眼泪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zhǔ     跟随

D、亦足王也                wáng     称王 

2.性格决定成败,下面项羽的言行全都能够表现项羽失败的性格原因的一项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④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对原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能仰视”说明项羽虽然失败,但毕竟威风尚存,所以左右不敢抬头看他。

B、项羽临死,送人情给故人,表现项羽不惧死的英雄本色。

C、“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说明项羽并不甘心失败,始终保持战斗到最后的勇气与决心。

D、项羽能够自刎,而不忍心杀自己的战马,反映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使然。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那些特征呢?

意象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特点。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地侵染着诗人的情思。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情感。它们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思乡)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又比如,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第二,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某时某刻某天或许都有不同的情感交杂,要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往往借助选择最能触动这些心情的意象来体现。这些意象是蕴含着诗人特定情感的。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诗人选择意象也考虑到意象本身的“形、声、色、态”等方面。通常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再有一点就是,成熟的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伤民,杜牧的清丽雅致,李商隐的残冷隐涩等,无不折射着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宏观的人生内在情绪。

    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的特点。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正因为此,借景(物)抒情,融情于景(物),情景交融等等“婉曲”的抒情方式和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成了大家一致的艺术追求。

   例如,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常用香草美人比美好的事物或君子;用恶禽臭物比喻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有的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 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解读诗词意象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融铸于诗词的思想情感。

1.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世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成为表示音信意思进而表现思念的情感,这利用的是(       )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C、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2.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中“浮云”附着了漂泊之慨,而他的另一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中“浮云”则粘着了奸臣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C、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D、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B、“春花”“秋月”从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看应该属于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暖色,但由于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表现伤感情调的抒情诗句。

C、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也就成了古诗中离别的意象,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只今惟有鹧鸪飞。”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的游仙诗,都是借虚写实,通过梦境来写现实的。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据一项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群的调查显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其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都受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影响。不同的是,中、老年人过去崇拜的偶像比较集中、单一;而现在,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则较为分散、多元。

请以“个人成长与精神偶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不超过2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改写相关语句。(5分)

不知什么时候起,①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时间和空间。②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

将画线①处改为比喻句,将画线②处改为排比句,以突出广告的铺天盖地之势。(不改变原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