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
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邻之厚,君之薄也 |
C.夫晋,何厌之有 |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3.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
B.邻之厚,君之薄也 |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4.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
5.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
译: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5分)
译: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
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广阔的产茶区。
原始社会人类在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秦以前,各地语言文字不统一,茶的名称众说纷纭。商周时茶叶首次有了名字,叫“荼”,因其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制茶技术日益提高,出现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李白、杜甫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
茶自发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唐代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大量输入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1893年,俄国聘请中国茶工发展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
C.西汉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
2.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
3.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 |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请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传说玄奘刚剃度的时候,在名满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门寺修行。有人劝玄奘说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读经卷,这样,自己的才华才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告辞时,方丈带着他到后山给他看了两种林木:一种生活在开阔的土地上,却长得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只能用来做柴薪;一种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中,每一棵却都修长、挺直、高大。玄奘看后,幡然醒悟,决定留在法门寺,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笑话有时利用语言的的暗示性制造包袱,根据下面一则笑话,写出语言的暗示性。(4分)
张三喜欢扮演皇上,每次进门都高喊:“皇上驾到。”一次喊完后问李四:“我像吗?”李四说:“像,喊得可真像。”
李四回答的话的暗示性是:(不能超过10字)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下列字“嚷”、“仿”、“长”、“讲”四个字(4分)
“唐以前的诗是__①_出来的, 唐诗是__②_出来的, 宋诗是_③__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__④_出来的。 ”这几句白话,言简意赅,可谓一部简明中国诗歌史。我的体会,这是讲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韧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