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的老者,就像相传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样。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
20年前,《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这篇文章有两点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过1.90米,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须。
说孔子身材高大没有问题,史书中众口一词地说他“长九尺有六寸”,应当可信~。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称得上“山东大汉”了。
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略瘦。他一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国时,有个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
没有须眉更是他的奇特之处。有一本署名孔鲋所著的《孔丛子》,这是一部相当于“孔氏夸记”的书。在该书的《居卫》篇中,记有子思与齐君的对话,论述人之贤圣在德不在貌。子思说:““吾先君 ① ,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子思所谓“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确说孔“ ② ”。所以,孔子天生没有浓密的眉毛,更不会有修长的胡须。
据记载,当时在场的有齐君的宠臣,那人的特点正是“ ③ ”,所以齐君对子思说:“假如相貌可以交换,我可以将他的须眉送给你。”子思则说只是担心不能继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担心“毛须之不茂”。可见,不仅孔子“—堡L”,他的孙子子思也“ ⑤ ”。
以前,人们往往以《孔丛子》为伪书而:睁这些材料置之不理,现在看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该书虽然不可都当作“真正的史实”,但像孔子祖孙有无须眉这样的重要事项,恐怕不会没有依据。
人们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于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之手,但他似乎并没有认真查考资料。另一方面,受《孔丛子》伪书说的影响,以后的~L-T-画像便以讹传讹,孔子画像、雕像都浓眉长髯。实际上,前人也指出孔子没有须眉,如明陈继儒《群碎录》、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就说:孔子无须,今像多须,误。
(本文作者杨朝明。有改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作者旁征博引,仔细考证了历史上孔子的真实形象。

B.孔子身材高大,天庭饱满。他一生坎坷操劳,体形较瘦。

C.作者引用《孔丛子》,意在说明该书不可当作真正的史实。

D.吴道子之后,便再无人指出孔子的画像是以讹传讹之作了。

2.把“美须眉”“生无须眉…‘毛须之不茂”分别填人标序号的横线处。(5分)
           ②             ③            ④            ⑤     

 

1.A 2.①生无须眉 ②生无须眉 ③美须眉 ④生无须眉 ⑤毛须之不茂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②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④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苏轼《前赤壁赋》)

 

查看答案

《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0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题 画
李唐
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1.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第一句写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取材于《说苑·至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缅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
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遣抚谕,乃稍引去。
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瘐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取材于《宋史·忠义传》)
注:①中人:这里指宦官。②瘗(yì):埋葬。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开边隙边:边境

B.传首四方首:首先

C.不恤国计才恤:担忧

D.于是亟诏纲人亟:急忙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从脔而磔之

B.顷之,东具冠带出

C.四明李猷瘗之

D.特以国故,至为之死

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别选忠信之人往待左右
另外选派忠诚讲信用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

B.传旨慰谕,众莫肯去
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去

C.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
陈东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

D.吾亦知公,安敢相迫

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元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

B.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刚的职务。

C.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