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
①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潜《桃花源记》)
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③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⑤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2.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4分)
请用“/”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5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苏轼《喜雨亭记》)
结合上面《荀子·性恶》一文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是性、伪之分”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先天本性后天发展”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钩木必将待櫽栝④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令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从:通“纵”,纵容。④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而有疾恶焉 疾:嫉妒。
B.合于犯分乱理 分:等级名分。
C.是以为之起礼义 起:启发。
D.凡性者,天之就也 就:造就。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然后出于辞让
B.人之学者,其性善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C.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曰:是不然
D.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 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 ( )
①令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②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③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 ④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
⑤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 ⑥令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荀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好利、有嫉恨、好声色。
B.荀子依据古圣王所为认为,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
C.荀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入手,否定孟子“性善”的观点。
D.荀子论人性与《劝学》中所阐释的道理相近,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
与下面四句话相关的作家,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生得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③浮士德不再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而是为人类牺牲自己的人。
④《复活》是一部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巨著。
A.①孔尚任 ②屈原 ③歌德 ④列·托尔斯泰
B.①汤显祖 ②李白 ③海涅 ④高尔基
C.①孔尚任 ②屈原 ③海涅 ④高尔基
D.①汤显祖 ②李白 ③歌德 ④列·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