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牌坊,也叫牌楼,古已有之 ,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牌坊,也叫牌楼,古已有之 ,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关于牌坊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那时称为“衡门”。“衡门”的结构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唐代,我国的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为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于是老百姓也逐渐称这种坟门为“牌坊”。
牌坊的建筑材料多为木质的,也有石质的,琉璃的或砖砌的。木质的牌专多不延年,现存的有些仿古牌坟,看上去似木质的,实际是后人用钢筋水泥或钢管建造的。
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牌坊是朝阳门外神路街牌坊,设置于东岳庙山门之前。东岳路始建于元文宗天历年间,有人说初建时,山门前就有牌坊,可能是木质的,到明万历三十五年,改建成一座三间四柱七棱的绿琉璃牌坊。雄峙若城朝,歇山顶,正春两端施吻。接顶正中饰火焰宝珠。北面石额为“永延帝祚”,南面石额为“秩祀岱宗”。相传多为明朝严蒿之笔墨,意为皇图永固,江山绵延。
首都博物馆大厅内现有一座古牌坊,被称作“品级最高的牌坊”。该牌坊是一座三间四柱的木质彩绘牌坊,原设置在历代商王庙的庙门外,牌坊旁置有一座石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早年,无论是多商品阶的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步行者从牌坊下面走过。若不如此,就犯有欺君之罪,会被衙役收监的。牌坊上的题额是“景德街”三字。现在此街被称作阜内大街。这座牌坊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首都博物馆建成后,又把它重新竖立起来,供公从观赏。
文丞相祠牌坊坐落于现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明洪武九年,北京按察司副使刘崧为纪念文天祥这位南宋民族英雄,在他被关押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文丞相祠”,并在祠堂所在道路的两端各立了一座牌坊,东口题“教忠坊”,西口题“育贤坊”。这两座牌坊成为弘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凛然正气的象征。人们从牌坊下经过,无不满怀崇敬之情。
牌坊是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困此,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牌坊是一形象化的标志已成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和历史悠久的中国的象征。
(取材于王铭珍《北京牌褛趣话》等,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牌坊”的名称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牌坊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

B.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神路街牌坊,元朝初建时为木质,明代时又改建成琉璃牌坊。

C.历代帝王庙庙门外的古牌坊品级最高,只有高品阶的官员才能从它下面步行走过。

D.世界各地都把牌坊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2.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牌坊的作用。(5分)

 

【小题】(3分)A 【小题】(5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要点一:唐代的牌坊(坊门),方便居民通行。 要点二:用以祈祷、祝福。 要点三:作为街道或重要建筑物的标志。 要点四:用以表彰、纪念。 【解析】 【小题】(B项中,“元朝初建时为木质”有误。C项原文说:“无论是多高品阶的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步行者从牌坊下面走过”,并不是说只有高品阶的官员才能从它下面步行走过。D项中,因果倒置。) 【小题】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

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

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

②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               .(屈原《国殇》)
②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③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⑧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中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章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襄崩,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 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 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
后拜所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
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
(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

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

C.邕又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

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先自晋徙焉置杯焉则胶

B.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为御史所劾

C.联已杀之久之,以旧恩,……

D.不中与唐邕作奴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自军吏已上劳效出绪,无不谙练
从军吏以上,对他们的功绩缘由,(唐邕)无不熟悉

B.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
(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

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
(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

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

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

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底毁唐邕,被皇帝处死

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

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随朝初年

5.阅读延伸题:第I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它是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③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④又如画一曲尺形式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⑤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⑥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⑤⑥④②

C.⑤③①④②⑥

D.①④⑥②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