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茫茫的大平原上,一个少年,正骑着自行车,向前不停地追赶着。他在追赶着什么呢?是远处的小树丛?不是。是那一片矮屋?也不是。噢,看清楚了,他是在追赶远方那条灰白色的线——地平线。
少年已经到达了地平线原来平行的地方。他放眼望去,地平线又在原处向他招手。于是他又向远处的“地平线”赶去。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哲人、诗人歌咏的对象。阅读例句,根据情境,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的句子。(4分)
示例: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搏击风浪的伟大气魄和襟怀。
(1)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泪 为 谁 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陪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楼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虽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1.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答:
2.“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合格”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3.小说以“泪为谁流”作标题,其含义是什么?(3分)
答:
4.小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
答: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怪来一夜蛙声歇, 。 (吴涛《绝句》)
(2) ,独立青峰野水涯 。 (谢枋得《武夷山中》)
(3)万里瞿塘月, 。 ( 杜甫《月》)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李白《蜀道难》)
(5) ,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
(6)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7)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8) ,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醉花阴》)
(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10)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负荆请罪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决负约不偿城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下面各句对词类活用归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 ⑧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⑨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⑥⑦ B.②⑦⑧⑩ C.③④⑧⑩ D.④⑤⑥⑨
3.(1)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2)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