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吟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吟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却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书”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啬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看“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做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灵。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起”和“伊始”,是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日出”是艺术,是大自然最重视的一幅杰作。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增添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场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种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的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抱怎样的态度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仔细想想,也许确定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一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忪,满脸疲态的你,被浩荡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挤出车站。踏上站前广场的一刹,一束极细的猩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拂了你一下,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然而这一闪念并没打动你,你早被沉重的身体击垮,眼皮浮肿,头昏脑胀,除了赶紧找地方睡一觉,你什么也不想,一刻也不愿意再多呆……当然,也曾有过对“光明”超强重视的时刻。不知谁发明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这个诗化概念,再经吸引投资和权威论证,竟打造出一个诱人的旅游品牌。一时间,媒体喧哗,山票陡涨,那峦顶便成了寸土寸金的摇钱树……

其实,大自然从无等级之别。而看日出,本是一种私人性极强、朴素而平静的生命美学行为,对一个习惯了对自然的漠视、又素无美学心理积淀的人来说,即使那一刻,你花大钱购下了山的制高点,你又能领略到什么呢?又能比别人多争取到什么呢?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

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一定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1.文章开头部分说,我被“每天看日出”这句话“猝然绊倒”,又说“浑身打个激灵”,根据文意解释“猝然绊倒”和“打个激灵”的含义。(4分)

猝然绊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个激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把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看作是“精神明亮”的标志,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条简述其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引用了爱默生的话:“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

A.在作者看来,福楼拜“按时看日出”,不仅是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命哲学,一种精神美学。

B.作者认为普通人对晨曦对日出的麻木、混沌是因为他们为生活所迫,应该同情他们才对。

C.“透过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的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这句话是对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的生命哲学、精神美学意义的形象概括。

D.作者认为类似“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的炒作,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体悟自然,而是精神贫乏的表现。

E.作者把福楼拜和生活中的某些人对自然的态度作对比.是为了说明欣赏自然必须具有美学心理积淀。

 

1.心里震惊,阅读中断;心灵受到触动,引发思想(或引发想象、描摩、体味)。 2.能唤醒生命的原初印象,看到光明、生机、道路;能进行生命对视,获得更新的感受;能经受生命的洗礼,赋予生命新的内涵。 3.孩子们没有成年人的那种淡漠、萎靡和世俗,他们精神明亮,目光澄澈,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 4.BE 【解析】 1.每点2分,共4分。 2.每点2分,共6分。 3.5分,意思符合即可。 4.4分,选对一个得2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2)指点江上,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的题。(8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根据“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无妻或丧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填(zhèn戴在耳垂上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者不说         说:通“悦”,高兴

B.岁亦无恙耶       岁:年景,收成

C.书未发           发:发出

D.振困穷           振:通“赈”,救济

2.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

③苟无岁,何以有民          ④何为至今不杀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3.对赵威后感叹齐王“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的根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钟离子助王养民却没有被任用      B.叶阳子助王息民却没有被任用

C.子仲这样的人至今还没有被除去     D.婴儿子侍亲至孝却没有得到封赏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国使者因为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的情况而有些不高兴。  

B.赵威后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所以她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问齐王怎样。

C.叶阳子、钟离子都是齐国的隐居不仕的贤人,赵威后认为应该给他们官职。

D.於陵子仲是无所事事的百姓代表,赵威后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杀掉。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