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惟王修耳!” 言终而修至。融每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袁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椽,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指责

B.时人益以此多焉                           多:称赞,赞美

C.绍死,谭、尚有隙                         隙:隔阂,嫌怨

D.然后就戮,无所恨                         恨:仇恨,忿恨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而耻学于师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修是孝子,社日是他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重道义,做事不张扬,对于得疾病的张奉一家,王修暗中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C.王修知恩图报,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尽管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但后来袁谭有急,王修率众救急,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号哭,请求太祖,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

D.太祖时,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而王修为官清廉,当太祖攻破南皮,察看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只有书籍几百卷,太祖对他赞叹不已。

4.将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4分)

                                                                                        

                                                                                        

(2)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3分)

                                                                                       

(3)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3分)

                                                                                       

 

1.D 2.C 3.D 4.(1)译句:王修命令他们,“谁敢不向前进攻,与(孙氏)一同治罪。”孙氏害怕了, 就交出了贼人, 从此豪强都畏服(王修)。(4分,“罪”译为“治罪”给1分,“乃” 译为“就, 于是, 才”给1分,“由是”译为“从此”给1分, 句意基本通顺给1分) (2)译句:(王修)赶到高密县时,听说袁谭已死的消息,就下马大声哭着说:“没有您我归服谁呢?”(“号”译为“大声”给1分,“焉” 译为“谁”给1分, 句意基本通顺给1分) (3)译句:(王修)在当地严明治理,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百姓,严明赏罚,老百姓都称颂他。(3分,“为治”1分,“称”1分,句意基本通顺1分) 【解析】 1.“恨”应为“遗憾”之意。 2.A、在(介词)/来(连词)B、因为(介词)/作为(动词)C、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D、在(介词)/向(介词) 3.“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指的是袁绍当政时官吏所为,而非太祖为政之际 4.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

被忽视的地学文化

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于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

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地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以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为内容,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

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从这一点来看,地学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同一题材可以衍生出多种产品。如地震题材,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

在美国,以科幻为中心的科普旅游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其中不少是和地学文化有关的。而在我国尽管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进行深度开发的却很少。浅层开发和零散利用,如随意在自然风景区内建人文景观、按主观意愿改变地形地貌等做法,浪费并破坏了地学文化资源的整体性,降低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孰不知,地学文化资源开发不同于人文资源的开发,需要尊重其资源特点。在这方面,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理念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他们努力保护公园荒野的原状,为现代都市人提供精神上的需要。而我国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人为因素,使自然变得不自然,魅力大减。

文化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因此,地学文化产品应该让科学家走近公众,知道公众想要什么;让公众走近地球科学,了解地球科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与民众的需求,更是地学生存发展之本。

张中伟研究员认为,地学文化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方向进行战略延伸,是提高13亿中国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

当今,随着公众对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国情等地学知识和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走出被遗忘的角落。

1.下列对“地学文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与地球关系在文化史上的反映,是地球科学的主体部分。

B.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庐山等地质旅游景观,在地学上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同时也都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C.地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的主要内容是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D.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它既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也反映了“人”“地”和谐共处的情景。

2.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中“这一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前者如庐山山势“雄、奇、险、秀”,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后者如曾登临泰山的孔子、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是泰山重要的地学文化资源。

B.地学文化资源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

C.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

D.如地震题材,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事件、勘察矿产、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B.我国的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和零散利用上,并且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的人为因素,这对地学文化资源是一种浪费。

C.文化的力量不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而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

D.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张中伟研究员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延伸的观点正是最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以来,全球笼罩着一层经济大幅度衰退的阴影。面对突发其来的金融危机,是理性面对?还是丧失信心?这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

B.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全校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努力,组建了“海燕”文学社,并创办了《贝壳》月刊。

C.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邓亚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创办了-所业余体校。

B.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C.止咳祛痰片是-种常用的中成药,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D.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震后的四川依然美丽,峨眉山依然那样秀丽,青城山依然那样清幽,九寨、黄龙的风景依然还是那样出神入化,徜徉其中,还会让你流连忘返。

B.去年五月,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视察-所学校时,温家宝总理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人们战胜眼前的困难。虽说此情此景时隔一年多,但我们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C.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极光的成因都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D.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是相得的明君和谏臣。魏徵对朝政弊端深恶痛绝,敢于直谏,而唐太宗也能从谏如流。君臣共济,终在唐代出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贞观之治”。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瞋目而视(chēn)  万乘之势(chèng)     含糊其词(hú)    穿凿傅会(fù)

B. 抛头露面(lù)     强人所难(qiǎng)     越俎代庖(páo)   垂拱而治(chuí)

C. 厉兵秣马(mò)    老生长谈(cháng)     胜券在握(juàn)  涸辙之鲋(fù)

D. 陈词烂调(làn)    嗟来之食(jiān)      惨绝人寰(huán)  少不更事(gē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