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4—17题。 红 土 周攀堂 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上山的时候...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4—17题。

红   土

周攀堂

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上山的时候,夕阳正准备收拾行李下山,黄昏的余威烘烤着男人汗流如雨的后背,女人上前疼惜地用袖子去揩男人背上的汗水,男人惊觉回头,见是女人,憨憨地笑了一下。

 “李长河,咋还这么发狠呢,刨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你在土里刨出金子来。”女人给男人倒了一碗茶,递到男人手上,刻意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李长河感到很羞愧,这句话是他在恋爱时对女人讲过的,那时,他领她来看自家的自留地,望着这片宽广的红土,手一挥,很有信心地对她说:“你别看现在光秃秃的,我会在土里刨出金子来的。”

女人大约是相信了男人的承诺,或者看中了他别的什么,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成了红土地上的一个新娘。

这是一片孤绝的红土,耀眼的红色让人忧伤,种啥灭啥,只有顽强的巴茅草可以在这里扎根,东一丛西一丛的。靠山村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块红土地上耕作,播下希望的同时也播下了失望。

李长河以为他能改变这一切,读完农大后竟然放弃了一切功名回了家,书呆子气地说了句他要改变家乡的红土。爹娘气得当场吐血,等到红土地里能长出稀稀拉拉的玉米杆子,村民早扔下锄头进城务工去了,李长河只是把自己改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红土依然,穷困依然。为了彻底根治靠山村的贫困,政府决定移民,在另一个水美草肥的土地上给他们安置新家。听到这个消息李长河楞了,靠山村的人却欢天喜地,一个个都搬新家去了,李长河却一拖再拖,终于等来了一辆大铲车,李长河看着大铲车猛虎般地瞬间吞没了一幢幢空房,这才死了心,不得不对这片坚强的红土俯首称臣。

 “回家吧,行李我都收拾好了。”女人捅了一下呆楞着的李长河:“听说那边什么都安排好了,就等着我们进去住呢。”

 “你先回吧,我再呆一会。”李长河说,他望着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一摇一晃地下了山,松垮的身体牵扯出他的心痛,天色渐暗,李长河扑倒在红土地上,放声大哭,红土地默默地承受着一个男人绝望的哭声,然后又看到他很小心地将随身带着的一个玻璃瓶子拿出来,装了一瓶子红土,跌跌撞撞地下了山。

新家果然很漂亮,他们分到了一小片黑土地,李长河一眼看出土地的肥沃,蹲下来伸手握了一把,在手心里揉了揉,“这土地贼肥,一脚能踩出油来。”李长河兴奋得说话都颠三倒四。

李长河将种子撒下,几天后就长出绿油油的秧苗,他感慨地对女人说:“这土地真好,种什么长什么。”李长河在种什么长什么的土地里撒着欢,就像一匹马闯进了草原

穷日子就这样翻过去了,那片红土再也没有入过他们的梦境。入冬的时候女人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而且溃烂。李长河说,想家了吧,我就知道你会想家。他们还习惯把已经不存在的靠山村称为家,女人说鬼才想,李长河说不想你咋得这病,这是思乡病知道不?女人慌慌地问有治吗,李长河笑了,说吃几付药就好了。

李长河拣了几帖中药回家来熬,熬成药汤叫女人喝下,女人看着药汤泛红,说中药咋是这颜色呢,李长河说我加了药引了,中药没有药引子是没药效的。女人问药引子是什么,李长河笑而不答。女人喝了几天这种泛红的药汤,身上果然不痒了,溃烂的地方也在结疤,女人的心情因此愉快起来。

过了不久,李长河也觉得浑身奇痒,身上开始溃烂,他知道自己也害思乡病了,其实他认为他早应该害相思病,他望着满身的溃烂,居然很激动。

李长河吩咐女人给自己抓几帖中药来,女人依照他给的药方,从集市上抓了来细细地熬好端到李长河面前,李长河说还要放药引子呢你忘了,女人就问药引子在哪,李长河说在最高的那层柜子里,女人开了锁说,只有一瓶子土。李长河说去拿吧,就是它了。

女人吃惊地看着李长河将一撮红土放进药汤里,看着他捧起那碗漾着红色的药汤,呆呆地望了好久,女人恍然看见有什么东西滴落在药汤里,李长河已经牛一般地低下头,将那碗药汤一点不剩地喝下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有删改)

1.小说以“红土”为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2.在离开红土时,李长河扑倒在红土上放声大哭的原因是什么?(4分)

                                                                                                                                   

                                                                                 

3.(1)小说中李长河和女人在离开靠山村那片红土后,他们还习惯把靠山村称为家和先后得了浑身奇痒的怪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划线的“李长河在种什么长什么的土地里撒着欢,就像一匹马闯进了草原”应怎样理解?(2分)

                                                                                                                                    

                                                                                            

4.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概括小说主人公李长河的形象特点。(6分)

                                                                                                                                    

                                                                                           

                                                                                            

 

1.线索和主题分析:小说以“红土”作标题,一是因为“红土”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从主人公发誓改造红土开始,到改造红土失败,离开红土;(3分)二是因为“红土”是乡情的象征,从离开红土时装一瓶红土到最后以红土为药治疗思乡病这些细节的描写都体现了这一点。(3分)(如果只概括出两个要点,没有具体的分析给2分。) 2.细节分析:原因有:①改变家乡的红土的理想破灭,不得不对这片坚强的红土俯首称臣,绝望而哭;②就要离开祖祖辈辈耕作的红土地,伤心而哭。(4分,各2分) 3.情节分析:(1)从他们还习惯把已经不存在的靠山村称为家,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深情,他们认为他们的根还在红土地上。(2分)他们夫妇先后得了浑身奇痒的怪病,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离开故土的切肤之痛,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纯真感情。(2分) (2)句意理【解析】 形象的写出了土地的肥沃,也写出了李长河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和劳动的辛勤。(2分) 4.人物形象分析:李长河有知识,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希望凭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村的面貌;他执著追求,不因别人仍下锄头进城务工而浮躁不安;他挚爱土地,在移民时,他最后才离开,并放声大哭。(6分,每个要点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篇目的语句。(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师说》中韩愈在在引用孔子言行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然后又为之陈述的理由是“                 ,                。” 在《师说》中能够统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2)《过秦论》中作者总结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阿房宫赋》在总结历史教训时作者又深刻地指出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8分)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写出哪些意象?(2分)

                                                                                          

(2)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惟王修耳!” 言终而修至。融每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袁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椽,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指责

B.时人益以此多焉                           多:称赞,赞美

C.绍死,谭、尚有隙                         隙:隔阂,嫌怨

D.然后就戮,无所恨                         恨:仇恨,忿恨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而耻学于师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修是孝子,社日是他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重道义,做事不张扬,对于得疾病的张奉一家,王修暗中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C.王修知恩图报,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尽管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但后来袁谭有急,王修率众救急,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号哭,请求太祖,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

D.太祖时,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而王修为官清廉,当太祖攻破南皮,察看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只有书籍几百卷,太祖对他赞叹不已。

4.将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4分)

                                                                                        

                                                                                        

(2)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3分)

                                                                                       

(3)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3分)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

被忽视的地学文化

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于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

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地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以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为内容,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

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从这一点来看,地学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同一题材可以衍生出多种产品。如地震题材,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

在美国,以科幻为中心的科普旅游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其中不少是和地学文化有关的。而在我国尽管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进行深度开发的却很少。浅层开发和零散利用,如随意在自然风景区内建人文景观、按主观意愿改变地形地貌等做法,浪费并破坏了地学文化资源的整体性,降低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孰不知,地学文化资源开发不同于人文资源的开发,需要尊重其资源特点。在这方面,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理念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他们努力保护公园荒野的原状,为现代都市人提供精神上的需要。而我国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人为因素,使自然变得不自然,魅力大减。

文化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因此,地学文化产品应该让科学家走近公众,知道公众想要什么;让公众走近地球科学,了解地球科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与民众的需求,更是地学生存发展之本。

张中伟研究员认为,地学文化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方向进行战略延伸,是提高13亿中国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

当今,随着公众对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国情等地学知识和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走出被遗忘的角落。

1.下列对“地学文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与地球关系在文化史上的反映,是地球科学的主体部分。

B.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庐山等地质旅游景观,在地学上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同时也都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C.地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的主要内容是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D.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它既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也反映了“人”“地”和谐共处的情景。

2.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中“这一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前者如庐山山势“雄、奇、险、秀”,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后者如曾登临泰山的孔子、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是泰山重要的地学文化资源。

B.地学文化资源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

C.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

D.如地震题材,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事件、勘察矿产、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B.我国的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和零散利用上,并且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的人为因素,这对地学文化资源是一种浪费。

C.文化的力量不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而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

D.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张中伟研究员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延伸的观点正是最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以来,全球笼罩着一层经济大幅度衰退的阴影。面对突发其来的金融危机,是理性面对?还是丧失信心?这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

B.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全校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努力,组建了“海燕”文学社,并创办了《贝壳》月刊。

C.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