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选自各报刊和网络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下面是选自各报刊和网络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5分)

    “汉字五千年”主题演出走进澳大利亚校园(新华网)

    汉字艺术秀亮相世博受欢迎(《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州市委市政府设网络新闻发言人   欢迎“拍砖”(人民网)

    小学生作文(用网络语言)似“天书”(《邯郸晚报》)

    国人进入提笔忘字年代  专家建议保护手写习惯(《广州日报》)

 

汉字是一种优美的文字,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凝聚着民族的情感。然而,在我们享受当今网络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网络却给我们汉字的书写与使用带来负面影响。写错别字、书写时犯 “失写症”乃至使用不规范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务必要保护汉字的手写习惯并规范使用汉字。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

徽班这一名称早在明代中叶就开始流传于世,这与中华文化重心南移,安徽人开始大步走向省外有关。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徽班进京,在北京这方肥沃的土地上,与来自湖北的汉调相融合,徽汉合流,皮簧并奏,又广泛吸收其它优秀剧种的营养,促成京剧的形成。正是由于徽班有着丰富多彩的声腔曲调和大量题材广阔、情节动人、语言通俗的剧目和独特的武打技巧,演员又多身怀绝技,加之他们善于吸收其它戏曲艺术的表演特长,经过五六十年的衍变,一个独特的戏曲种类——京剧诞生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相继走了。我们的痛楚,不仅仅在于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生命已萎,他们的逝去将凝固成一个个不再回顾的背影。“三钱”,                           

    ①用他们所象征的理想主义追求和科学精神

    ②将两个世纪的悬望相串

    ③这样一些长寿的、辉煌的生命

    ④让我们的记忆复活

    ⑤温暖和慰藉着今人浮躁的心灵

    ⑥韧成了一根飘忽的丝线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③⑥②④①⑤  D.③⑥④①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安徽沿江城市群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布局的大格局已经拉开,正在掀起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高潮,江淮人民正在描绘美好的蓝图。

    B.面对政治真空所造成的乱象纷呈局面下,伊拉克各个联盟派别已经认识到,伊拉克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美国撤军后的安全保障。

    C.我国研发队伍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日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扎实迈进。

   D.汉字手写艺术,在电脑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马英九指出,大陆经济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这么大的经济体,台湾不能够忽视,也不能视而不见。

    B.如果政府对征集来的意见只是叶公好龙,使民众的热情参与只开花不结果,那征集意见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C.老作家虽年逾古八旬,但是童心未泯,就像老顽童一样,总喜欢和孩子们交朋友, 他的作品也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

    D.学习外省的先进经验,就应该立足安徽省情、特点。结合实际,有所取舍,切忌采用画地为牢那种生硬模仿的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儿子开会去了

矛盾

    父亲又盯住了他儿子的面孔看,心里便想到十一年前的今日。十一年前的今日,这儿子只有两足岁,刚刚会走。十一年前血染南京路的第二天晚上,母亲同她的两个女朋友从“包围总商会”立逼“宣布罢市”的群众大示威回到家里时,一把抱住这两岁的孩子,一面兴奋的说:“我们一队里有小学生,马队冲开了前排的大人,有好几个小学生跌倒了,我看见一个——不过十二三岁,在马蹄下滚过,幸而交通队立刻来救了去。我那时就想到我们的阿向。可是,阿向大了时,世界总该不是现在那样的世界罢?”

    以后每有一次示威运动,每有一次看见小学生们参加而挨着皮鞭马蹄,母亲回家来总是抱住她的阿向,沉痛的说了同样的话语。

    最近,她看见了“一二?一六”北平的受伤学生的摄影,她唤着阿向说道:“阿向!你看,这一个臂上绑着纱布的,好像比你大不了几岁呢!唉,他们对于小孩子也下毒手!”

    然而现在阿向也到了要去参加什么“运动”的时候了呢!十一年前无数的跟阿向同样大小的孩子现在大概也同阿向一样怀着又好奇又热烈的心情准备去参加第一次示威。

    父亲想着,心里觉得有点难过,又有点快慰。

    儿子匆匆忙忙地在吃蛋炒饭了。父亲和母亲坐在旁边看他吃。父亲觉得他应该对儿子说几句话,可又觉得要说的太多了,而且儿子也未必全懂,儿子毕竟是太小了一点。

    母亲却先开口了: “开过会倘使去游行,阿向,你还是不要去罢。”

    儿子只管扒饭进嘴里。

    “游行可以不去。你的肺病刚好,多走要伤身体的。况且,要是半路里被冲散了呢?你又不认识路,怎么回来呢?”父亲也说了。

    但是儿子狡猾地笑了笑,匆匆地把饭吃完,这才很不平似的叫道: “不怕,不怕!不认识路,我会问,会叫车子!”

    他伸出手来,又说:“车钱呢?”

    父亲给他两张角票,他就走了。母亲一直站在后门口看他走出了巷堂门。

    “你不应该先允许他去的!”母亲回到客堂里就抱怨父亲。

    “不许他去么?以后他简直就瞒过你!”

    “可是到底太小了!”母亲叹气说。

    父亲和母亲对面吃午饭,觉得比往常冷静些。

    “我先打算和他同去,倘使要游行了,就带他回来;可是后来一想,一则不免要碰到许多认识的人,二则他也不肯跟我回来的。……”母亲自言自语的说。

    “自然,”父亲笑得很响,“他要跟群众走,怎么肯跟你母亲呢!”

    “他是什么也不懂的,就凭一股血气,胆又大,——你应该教教他。”

    “怎样教?教什么呢?对他说,要避免无谓的牺牲么?他太小了,不能理解的。”

    父亲说着忽然又很响地笑了,脸上的肌肉却是绷紧的。

    直到吃完饭没有再提这件事。

    吸着香烟踱方步的时候,父亲好几次站住了朝母亲瞥一眼,父亲的脸上有一层兴奋的红晕。终于他站在妻的面前说道:

    “恐怕要到阿向的儿子做了小学生,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中国革命是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我们阿向将来一定是勇敢的。如果现在他是二十岁了,我一点也不担心。可是他不过十三岁——我巴望着他马上就是二十岁!”

    “放心。日子有时候是过得很快的!”

    父亲和母亲都笑了,父亲和母亲对看了一眼,彼此都觉得眼眶里有点潮润,然而他们的笑是自然的,愉快的。

    整个下午过去得很快。但到六点钟以后,“时光老人”却又变得极古怪了:有时觉得它的脚步太慢,有时又觉得它太快。母亲是已经在考虑,应当到哪几个地方去打听,以及找哪几个人去探询。

    八点钟过后,父亲也着急起来了,然而有一个朋友来了,带着他在当天大会里收集得来的各种传单。问过他,知道当天没有出事情,母亲这才略放了几分心。

    可是她又忧虑到另一方面去了:“迷路了罢?或是给汽车撞了罢?”孩子在母亲心中始终是像刚出世的小羊似的。

    直到九点十五分光景,儿子这才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看见桌子上的大会里的传单。他叫道:

    “这是哪里来的?”

    他赶快从衣袋里摸出他自己带来的一份。

    父亲和母亲都哈哈笑了。

    母亲捉住了儿子问道:

    “怎样游行的?讲给妈妈听。”

    “到了五卅公墓,后来到北车站,有兵拦住了,就散队。脚底一点不痛。”

    儿子一边回答一边就又摸出一张印着红字的小纸来说道:“这是口号。喊得真高兴呀!”

                                           (选自《矛盾短篇小说欣赏》,有删改)

【注】:一二•一六:1935年12月9日,北平青年学生的抗日示威被驱散后,中共北平临时市委领导下的北平学联决定,在16日再次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其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小说开头的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5分)

2.父亲对儿子的了解和关怀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在语言上的特点。(6分)

4.请结合全文,联系本文背景,探究小说反映出的民族精神。(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