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欣赏是自觉自愿的。我们在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会对其中的一些人物产生怜惜、同情,对另一些人物厌恶、憎恨,你哭过了、笑过了才领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在这时,作者的创作心血才没白费。如果把人类的文学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作家创作出作品,仅仅完成这个过程的一半,另一半是由读者完成的。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和重塑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净化了思想,培养了人格,实现了文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文学欣赏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文学欣赏,作家的创作就没有意义,整个文学活动就难以为继。
欣赏通常从对作品的感受开始。明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读者接触到作品,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幅萧瑟景象。时近深秋,天色黄昏,近处枝叶败落,干叉光秃秃地指向天际,一群乌鸦凄声尖叫着,绕树盘旋;远方是一处村落,炊烟四起,一弯流水静静地掠村而过。词是用语言表达的,生活的原貌已经过了抽象,读者需要在想象中将它复原。仅仅复原还不够,他还会想,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些景象?这些景象合在一起有什么意义?作者想告诉人点什么?这促使读者再回过头去仔细阅读作品,很可能他会把自己摆进去,设身处地的体验,也可能他会联想到其他诗词的意境。当读者再三再四地研读作品,欣赏已由感受进入了体验、玩味阶段。词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原来眼前的一切都是一位天涯游子眼中的景象,是他凄苦忧伤心境的表露。有了这句,孤立的景象便都活了起来,有了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也正是从这句中,读者可以明确地了解到作者的心迹,从而形成对作品的整体感受。欣赏进行到这一步,很可能便进入审美判断阶段。读者会在感受和品味的基础上,探求造成游子思绪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评价他的性格和心理,或同情或反感,或肯定或否定,这也就是读者对待作品的审美态度。
欣赏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清人王国维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他说的是创作,是说诗人必须深入地观察宇宙人生,但又要有入有出,不为客观的现象所局限。其实,文学欣赏也是如此,不过读者应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对象是作品。读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同欢乐,共痛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精髓。投入不是沉溺,沉溺了就没有超越。欣赏要求与作品的认同,但更要求超越,在欣赏中读者不能失去自我。入是为体验玩味,出是为评价判断,由入到出,欣赏便由感性到理性。
(节选自张筱强、吴素玲《文学漫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欣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
B.文学欣赏离不开读者的想象,读者在对形象的补充和重塑中接受美的熏陶,达到净化思想、培养人格的目的。 |
C.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是文学活动的补充环节,没有文学欣赏的作家创作是没有意义的。 |
D.文学欣赏通常从对作品的感受开始,在反复研读中进入体验和玩味阶段,最后进入审美判断阶段。 |
2.下列选项中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创作者既要深入观察宇宙人生,又不为客观现象所局限。 |
B.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读者既要全身心投入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精髓,又要善于超越,作出理性的评价判断。 |
C.对文学创作而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对象是人生;对文学欣赏而言,则是文学作品。 |
D.作为一个文学欣赏者,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必须始终做一个清醒理智的判断者,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作品内涵,不能沉溺于作品中,更不能失去自我。 |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次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总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会对其中一些人物产生或怜惜或厌恶的情感,进而领会作者思想,作出自己的判断。 |
B.面对“昏鸦”你会想到“乌鸦在凄声尖叫、绕树盘旋”,面对“人家”你会想到“一处村落、炊烟四起”,这就是文学欣赏中的体验与玩味。 |
C.文学欣赏进行到审美判断阶段,通常会探求作品形象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评价其性格心理,形成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态度。 |
D.本文所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又要高出生活的创作要求是一致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市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已经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也明显比去年有好转。 |
B.在温总理访问非洲七国期间,承诺将继续为七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援助,包括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和乡村小学、派遣医疗队、培训各类人才等,受到了各国高度赞扬。 |
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人本思想的温情主义者。 |
D.与2008年相比,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见证”降低了审题难度,加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推动全省素质教育的改革。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说到最后,父亲问母亲有没有要说的?母亲笑着摇摇头,然后站起来去关院门,关猪圈,收拾我的行李。 |
B.六朝时宗炳曾论作画云:“万趣融其神思”,这不正是画家丰富心灵的写照吗? |
C.“我要待在这儿,跟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
D.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中心软件均采用最直接最简捷的架构,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复杂的程式化环节,使得软件界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 |
B.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们多数对内贾德连任反映谨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我们希望结果反应了伊朗人民的真实意愿。” |
C.大会指出: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就是忘本;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就是变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
D.清澈明亮的玻璃装饰,若与居室色调浑然一体,更显得色彩绚丽,满室生辉,可为居室营造出冰清玉洁的氛围。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沧桑通情达理平心而论 |
B.安详脉搏巨星陨落珠光宝器 |
C.做揖松弛委曲求全绿草如茵 |
D.寥落魅丽突如奇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浸渍(zì)解剖(pāo)弥漫(mí)怦然心动(pēng) |
B.喟然(kuì)胆怯(qiè)角落(jiǎo)闷声闷气(mēn) |
C.嫡亲(dí)创伤(chuāng)哂笑(shǎi)湛湛青天(zhàn) |
D.戏谑(nuè)菲薄(fěi)歆享(xīn)参差不齐(cēn c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