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①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 (《论语·为政》)
,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④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第二联中的“钟”与“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4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3分)
②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4分)
③《飞燕别传》以为伶玄所作,又有玄自叙。予窃有疑焉。(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伶玄叙《赵飞燕传》,极道其姊弟一时之盛,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言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正此意也。
国初时,工部尚书杨玢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以状诉其事,玢批纸尾,有“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之句。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慈恩寺塔有荆叔所题一绝句,字极小而端劲,最为感人。其词曰:“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旨意高远,不知为何人,必唐世诗流所作也。李峤《汾阴行》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明皇闻之,至于泣下。杜甫《观画马图》云:“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①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元稹《连昌宫词》云:“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又云:“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凡此诸篇,不可胜纪。
《飞燕别传》以为伶玄所作,又有玄自叙。予窃有疑焉。不唯其书太媟②,至云扬雄独知之,雄贪名矫激,谢不与交;为河东都尉,捽③辱决曹班躅,躅从兄子彪续司马《史记》,绌伶玄无所叙录,皆恐不然。而自云:“成、哀之世,为淮南相。”案是时淮南国绝久矣,可昭其妄也。因序次诸诗,聊载于此。
(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澒洞(hng tng),弥漫无际;②媟(xi),轻慢,亲近而不庄严;③捽(zu),揪或抓之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衰之不可推 推:预知
B.雄贪名矫激,谢不与交 谢:拒绝
C.案是时淮南国绝久矣 案:案件
D.聊载于此 聊:姑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 ①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①多为邻里侵占 ①行宫门闼树宛然
②为长者折枝 ②何为其然也
3.以下文中所引的诗句分别编为四组,都是从宫阙兴废的角度反映朝代盛衰变化的一组是
①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②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④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⑤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 ⑥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由苏轼的关于废兴成毁观点引出《赵飞燕传》,感叹兴盛不能永久、衰亡不可
以预知的沧桑变化。
B.宋初工部尚书杨玢的家人因旧居被邻里侵占欲上告,杨玢写诗劝告家人没有必要因此
与他人争执甚至引起诉讼。
C.作者引用大量诗句,这些诗都是从不同角度反应唐代兴盛和衰亡的变化,其中主要引
用了杜甫和元稹的诗。
D.作者认为《赵飞燕传》不是伶玄所作,最有力的证据是伶玄说自己曾经做淮南相,但
是到他那时淮南国早就灭亡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也谈油画的本土化问题
我国引进西洋油画已有百年历史,油画“民族化”一直是主导我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油画只是一种技术、一种手艺;对其深层的民族特性,包括孕育、生长油画的文化环境,历史、人性方面和东方民族迥异的种种特点,均认识不足。
20世纪早期,许多中国人还不懂得油画的立体、空间、明暗、色彩等观念,对“阴阳脸”接受不了,因为这些和我们的线型观念是抵触的。没有光线概念就没有立体概念,更不能掌握油画的色彩概念。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入门的问题。毕竟,油画是和中国画全然不同的画种,不仅材质迥异,更主要的还是观念的差异。
对于油画这个外来画种,仅是技术这个低级层面就有不少难题。油画教育的早期阶段,注重规范打基础是必要的。中国人不缺少聪明,也不乏精工细致的能力。只要受到训练,掌握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并参照他们的感官视觉审美,那么,中国人应该一样能画油画。
中国的油画是继续向西方学习呢,还是走出西方,自立门户?向西方学习的理由是存在的:源于西方油画艺术体系的材质、技法、价值评定标准的规律性,决定画家个体应该在相当时段,进行全然不同于中国画规律的训练学习和观摩领悟,以期掌握油画技法,尤其是格调品位的要领。有这个学习过程与否,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当然,决定艺术品位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遑多论。
油画这个号称“架上”的艺术,今天在竞相追求时尚的西方艺术界,明显的式微了。西方有人觉得架上艺术“死亡”了,中国人说:哪有这回事?“人弃我取”,反倒画得更欢了。我想,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和迅速积累的社会财富,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广阔天地;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也不会笔直平坦。
油画的 “民族化”命题,谈论已多年,未得结论。因为油画“民族化”不只决定于画家本人个性、学养、训练、品格追求等主观方面因素,更有客观时代、环境、际遇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定论何种式样风格属于“民族”的成功标准。即便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吴作人的《齐白石像》这样大家公认的成功之作,在画家生前身后也注定只能是“孤本”而难以模仿。
当年“民族化”命题的提出,反映了一种使命感,一种要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服务的精神,一种担当态度,可是当下具此心态的画家有多少?而要达到“民族化”更要求画家具备民族文化的广泛、深度的修养、理解和情感,但今天许多画家的情况和吴作人、常书鸿、艾中信一辈的画家们相较已大不相同。此外,“民族化”基本上是一个学术命题,需要以公认的作品来回答的命题,因此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宽裕、有利于学术探讨的社会条件、学术环境,更需要画家有一个远离浮躁、沉潜艺术、安于寂寞的心态。
(选自2010年3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关于“西洋油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洋油画”不只是一种技术、一种手艺,而且是有着深层的民族特性的艺术。
B.“西洋油画”讲究立体、空间、明暗、色彩等观念,与中国油画迥然不同。
C.“西洋油画”的材质、技法、价值评定标准决定了油画的学习不是个简单的过程。
D.在今天竞相追求时尚的西方艺术界,有的人认为“西洋油画”已失去生命力了。
2.下列关于油画“民族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中国油画的发展有了新机会和广阔天地,但“民族化”的道路不会平坦。
B.油画“民族化”虽然一直影响着我国油画的发展,但迄今未形成统一的成功标准。
C.当年油画“民族化”的提出,折射出那个时代画家的使命感和担当态度。
D.作为学术问题的油画“民族化”,只能从公认的好作品中寻找真正的答案。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世纪早期,中国人因为传统的线型观念的影响,不懂得西方油画。
B.中国人凭借聪明才智和正规训练,可以和西方人一样画油画。
C.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画家静心创作出油画佳作不是件容易的事。
D.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说明我国画家有能力创作出油画成功之作。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住建部鼓励地方开发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改变住房建设“一条腿走路”,从而缓
解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B.假劣农资不仅会造成农作物的绝收甚至减产,减少农民收入,而且将严重损害农民
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C.在王家岭煤场通风巷广场群众的含泪欢呼中,往年祭奠亡故亲人的清明节,变成了百
余名工人兄弟的“重生日”。
D.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本哈根协议》。其实,目前
各国最需要的是提高到法律规则为工具的高度来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