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2分)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2分)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
1.身患残疾的史铁生陷入人生的低谷,在他逃避现实来到地坛中他长时间的思考哪些问  
题?思考之后,又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看法?(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
                                                                    
                                                                    
                                                                         
2.作者通过六个“譬如”句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怎样的感悟?请分条概括回答。(3分,每条1分)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的原因?(2分)
                                                                         
                                                                    
                                                                    
4.说说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话或哪一段文字,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①为何生、怎样死、怎样活的三个问题。 ②生:生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生的必然结果是死;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而降临的节日;活: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它将伴你终生。 2.①生命是永恒存在的; ②所有的生命都会留下痕迹; ③在艰难的环境中的生命更能震撼人心。 3.①能逃避现实,让自己一颗受伤的心得到宁静; ②发现地坛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启迪他,告诉他生命的真谛。 4.①可选“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譬如------譬如-------譬如----譬如-------”或其他。 ②比喻:如“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将死比作节日,表达出了作者对死亡的坦然心态;如“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用“魔鬼”“恋人”,形象的告诉了我们,怎样活的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考虑好了,它就是恋人,否则就是魔鬼。既生动形象,又饱含哲理。排比:如“譬如------譬如-------譬如----譬如-------”等关于地坛景物的描写,排比段的句式结构,整散结合,极具文采。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任选4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4)谈笑间,                    。
(5)人间如梦,                    。
(6)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江城子 记梦①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①记梦,这是诗人苏轼为亡妻而作的悼亡词,作者因在梦中见到了亡妻而填词。写此词时,在山东密州任知州,时年40岁,其妻已死去十年,葬于家乡眉州。因与朝中权贵政见不合,倍受打击,自请外任,离京外任期间,革新派仍不放过苏轼,欲置之死地而后快。4年后“乌台诗案”发,险遭不测。
(1)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就其风格而言,属于     词风;点明题意的词句是                   。(2分)
(2)请说出词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词句简要说明。(3分)
                                                                     
                                                                    
                                                                       

 

查看答案

课外古诗文阅读及名句默写填空,回答问题(20分)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①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②,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弗用。
乃东之赵------去游燕,岁馀而后得见。说燕文侯------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③。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④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摘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什二,十分之二的盈利。②期年,一整年。③郊劳,郊外迎接慰问。④季子,小叔子(家嫂对夫弟的称呼)。
1.翻译上文与此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
                                                                    
                                                                       
(2)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3分)
                                                                     
                                                                     
2.请用斜线(/)给下列文句断句。(限4处,2分)
苏 秦 喟 然 叹 曰 此 一 人 之 身 富 贵 则 亲 戚 畏 惧 之 贫 贱 则 轻易 之 况 众 人 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到,往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则胜负之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下列加点词中,属于被动用法一项的是

A.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B.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派。

C.欧·亨利,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其中一些名篇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D.海伦·凯勒(1880——1968),20世纪美国残障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