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偌大/承诺酽酽/俨然契约/锲而...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偌大/承诺酽酽/俨然契约/锲而不舍

B.喑哑/熟谙渲染/晕眩瘐毙/阿谀奉承

C.淆乱/崤山饶舌/扰民筵席/垂涎欲滴

D.锋镝/谪戍孱头/自惭黜恶/相形见绌

 

A 【解析】A.ruò/nuò  yàn/yǎn  qì/qiè  B.yīn/ān  xuàn/xuàn  yǔ/yú  C.xiáo/xiáo  ráo/rǎo  yán/xián  D.dí/zhé  càn/cán  chù/ ch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是所谓的“自己人”,如老乡、老同学、老战友、好朋友、干爹……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于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注,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说好,不是自己人,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其实,何止是人际交往,在其他许多倾城都存在着这种“自己人效应”。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自己人效应”的看法,或叙写生活中与之有关的故事,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上海世博会广东馆拟在2010年4月招聘一批解说员,请你根据下面的简历表,为陈丽写的应聘信补充正文。

姓名

陈丽

性别

出生年月

1988年6月

民族

籍贯

湖南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毕业院校

广东旅游学院

学历

本科

专业

旅游管理

普通话水平

精通

英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他专长

钢琴、演讲、羽毛球、国球象棋

获得荣誉

2008年,广东旅游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2009年,广交会优秀志愿者

应聘信

世博会广东馆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致以真诚的问侯和良好的祝愿!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应聘信。

                                                                           

                                                                       

    此致

敬礼!

应聘人:陈丽

2010年4月2日

 

查看答案

将下列4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①《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列入禁烟范围。

②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认为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 等工作场所列入禁烟范围过于严格。

③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对《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进行了二审。

④二审后,《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从禁烟范围中删除了。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生命的进化

正如生命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一样,生命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也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地球上空最初没有出现一种屏蔽物的话,那么生命或许仍然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最初,从地球上放出含有氧和臭氧,形成保护性的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介人水和太阳的致命辐射之间。在这层屏蔽物下面,一种新的生命演进过程——光合作用发生了。在最初的生命历程中,具有真核生物、古细菌、细菌这三界的划分,光合作用使有生命的细菌和藻类,利用太阳辐射能,创造出许多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光合作用使光能微妙地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它是所有生物必需的食品。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叶绿素。在藻类的光合过程中,叶绿素在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吸收能量,再运用这种能量,分解水分子。此时产生的氢再和碳及其他化合物化合,形成为糖。同时,又把氧释放到大气之中。这个过程比现代石油化学合成物的生产过程要精巧得多。①这种合成过程是在大小还不到十亿分之一寸的细胞内进行的。 同时,通过微小的海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开始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产生了可供生命利用的能量。因此,在光合作用开始时吸进的水和碳,最后又被放了出来。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又通过呼吸作用重新吸收回去。地球上全部动植物生命的源泉,就是这两大物质的循环:碳的循环和氧的循环。此外,还有少量的氮、硫和磷的循环。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出现了细胞。生物的细胞具有惊人化学转变的能力,并不断地演变进化。南非发现的约30亿年前原始细菌的化石表明,这种细菌已经具有简单分裂的作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也曾发现更进一步进化演变出的十亿年前原始细菌的化石,其中类似海藻的生物已被证明,其内部已含有细胞核。生物细胞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演化。在澳大利亚爱迪阿加拉群山附近新发现的撊浣诔鏀化石证明,在7亿年前,已有多细胞的生物存在。这是首次发现的多细胞生物。所有复杂的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我们还不很清楚,更为复杂的生物器官是如何演化而成的。在经过长期的演化之后,在有荫蔽的温暖的海岸和河流出口处的水中,类似海藻的生物大量地繁殖了起来。通过它们的光合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氧气。今天,我们呼吸的氧气总量的四分之一,就是由海洋中的最微小的浮游生物所产生的。而水和空气相接触的海面,正是这些浮游生物的栖居地。

当时的火山和地震还在震撼着地球,海啸还在冲击着陆地。这种自然界的变动过程,正好为生命跃进到第二个阶段作了准备。有些海生的植物被冲到岩石上,并在那里生存了下来。迄今发现的顶囊蕨化石是最原始的陆上植物的化石,这种植物约生存在4.5亿年以前。越来越多的植物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生长起来。随后紧跟着,也出现了动物。鱼类逐渐演变成了两栖动物,鳍像腿一样帮助它们爬过被海水冲刷的沼泽地和湖泊。鱼鳃后来也发展成为肺,能够呼吸大气中的氧气。 约在3.5亿年以前,生物开始大规模地向陆地移居。大量植物覆盖了地球的多石的表面,在整个地球表面上遍布了生有绿叶的新型植物,它们进行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气中不可缺少的氧气,有四分之三就是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从而供给地球上所有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动物也不断也出现在陆地上。从此,陆地成为生命进化的主战场,多彩的生命世界②也便从此开始了。

(节选自[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的地位》)

1.请阅读画横线①句,联系上下文,说明“这个过程”是什么过程,其“精巧”是怎么体现的?(4分)

 

2.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生物细胞演变进化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3.联系全文,请回答作者论述生命进化的“主战场”有什么变化?从“多采的生命世界②”话语中探究作者写此文章的意图。(6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母亲

肖云儒

在编《民族文化结构论》这本集子的时候,常常想起我的母亲,要是她活着,今年已是80岁整。二十八年前弃我而去,她52岁,正好是我现在的年纪。

几十年来,思念有如流不断的涧水,剪不断的云翳。思念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而在研究学问时,如此执拗地、排解不开地想起她,还是头一次。

好不惑然。

半岁丧父,亦无兄弟姐妹,母亲终生守寡,将我拉扯大。我于她,她于我,都是唯一的、独有的。她携着我,我搀着她,脚印交织在人生路上。

母亲大半生任教于中学,晚年调入图书馆,一直住在单位的单身房间。我初中以前,被寄放在外婆身边,她每周回来看我。高中起我在市郊一所学校住宿,每周必定回去看她。

有次她对我说:下星期有事不能回来了,不要想她。那分外的温存,使我过敏地感到这是要扔下我远行,竟然怀着少年人不该有的悲哀和惶惑,悄悄跟在母亲后面足有一个钟点,直到看见她确实进了学校的大门,而不是去了车站,才脚踏实地踅回。

又有一个星期天,因为下雨我留在学校没回家。雨停,时已过午,想不到她让一位学生步行15华里来看我。我便又步行15华里回去,让她确证儿子的安然无恙。那时中学生很少骑有自行车,我们用脚板一步一步丈量感情。

每一次离别,无论短长,母子都要和孑然一身的孤独作一次搏斗。大约从那时候起,中国古典文学中描绘“倚门倚闾”的诗文书画,便一遍一遍地感动着我。

实在也苦了她。因着浓冽的爱不能不压抑自己的爱。

母亲是知识女性。整整四大本相册,记录着她挥斥方遒的激情的青年时代。

“一二·九”运动在北京的有轨电车上散发传单。

搂着卢沟桥的石狮子大笑。六位女同学平卧雪地,摆成六角的冰花。

在教会学校和美国神父面对面论辩……

她并不封建,在自己的历史论文和历史剧中,一再为被封建文化窒息的中国女性呼吁。但在28岁守寡之后却没有重新组织家庭,尽管有人撮合,尽管外婆催促。我想那是为了我。成年之后,我才加倍痛切地感受到母亲这样子生活的孤寂。孤灯冷月下的24年,八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是容易的么?每当她听唱片,便有如一颗孤寂的心在自言自语。囿于当时的文化氛围,加之我不是女儿,上大学后几番欲言而未启齿。

母亲的感情生活中为儿子的自戕,使我终生内疚。

母子之间的爱都无私。

就连母爱,她也不能不斟酌着、节制着表露。

作为寡母,她必须同时具有父之尊、师之严、友之诤。

对我的功课近乎残酷的督查,每每使外婆暗自流泪。至今想来,仍然引起甜蜜的战栗。我甚至很过她,又终于懂得能够从小接受大松博文式的教练,是我的造化。那远低于家庭经济水平的简朴要求使我简朴,那不完成计划不能睡觉的训令使我勤奋。铁器是在铁砧上锻打出来的,若要一位寡母如此来锤打自己的独子心里是怎样的滋味?

直到今天,母亲严厉的目光,仍在天宇中监测着我,催我奋力奋进,催我自思自审。

由不惑而届知命,母亲有了一点变化。先是稍稍超脱了繁忙的学校行政,而后又稍稍超脱了省图书馆的机关事务,重新拣起历史专业,开始了女性系列历史剧的写作:《嫘祖》《班昭》、《李清照》、《赵飞燕》《武则天》……直到《秋瑾》。有的演出了,更多的存于箧底。《秋瑾》只写了第一场,便和一封给我而未发出的信,一块掰开吃了一半的点心,永远留在了桌上。——第二天,她被死神遽然劫持,因为脑溢血在省人代会发言后倒下。从此长卧于江南的红土地中。

转向历史,对母亲来说,也许是一种人生的沉凝,也许是一种感情的蒸腾,我不得而知。也许阅历总要使人皈依土地,皈依文化土壤。

也恰恰是由不惑而届知命,我的兴趣悄悄地发生转移,开始钟情于历史文化。内中原因也不得而知。分明不是有意识要接续母亲在52岁时嘎然中断的工作,只能说是生命自然运行的结果了。

生命来源于母体。精神根植于历史和现实既在的文明成果。每个人都从脚下的土地上起步,经历了青春的翱翔,总有一天要重新降落在土地上。尽管那是另一块土地,尽管那里有另一番风致。

自从剪断脐带,我和母亲的联系由血肉的直接交溶转而为语言和文字的传递,为眼的流盼,为心的感应。50多年中,我们日甚一日娴熟地在各种有声和无声的频道中联系,哪怕地隔千里,哪怕分隔于两个世界,一直相依为命。

有时我想,母亲之于我,已经是一种传统,一种标尺,一种基座,一种象征。有了喜悦,走了弯路,面临抉择,很自然地就和冥冥中的她对话。那往往是以历史和人生的基座在检视自己。

真应了郭沫若早年的名句:“一的一切”,“一切的一”。母与子这两个“一”,占有着对方的“一切”。母与子这两个“一切”,凝结为对方的“一”。

近30年了,回江南扫墓的机会那么少,我几乎没有正式祭奠过她,也没有一篇怀念母亲的文字。这都是儿子的罪过。

我的母亲,愿这本涉及历史和文化土壤的书,能寄给你些许的慰藉,能赎回我如山的歉疚。                                                  

1.共同走过苦难的母子,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理,请问这在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作简要概括。(4分)

2.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5分)

3.母子之间感情如此厚重,为什么作者要在母亲辞世28年后才写这样一篇回忆性的文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