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5题,共18分)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

文言文阅读(5题,共18分)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注】 ?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胡龁:人名,齐宣王的近臣。?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称为“衅钟”。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君王

C.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

D.则王许之乎许:相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①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②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

B.臣未之闻也

C.何陋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于我心有戚戚焉”可知宣王的内心感到有所触动。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

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1.B 2.A 3.C 4.C 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解析】 1.王:动词,统一天下 2.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副词,表示判断,是/副词,表示转折, 竟然。C.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D.代词,它们的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3.其余三项“之”都是代词 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并非孟子所说。“夫子之谓也”应理解为:(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5. (1)宜:应该,应当,1分;爱:吝啬,1分;主谓倒装句式1分 (2)见:表示被动,1分;为:因为,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和《大学》、《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至此始有“四书”之名。

B.李商隐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尤以无题和咏史最为出色,哀怨的基调和迷离的意境是其诗歌突出的特点。

C.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倡导“文以载道”,打破了六朝以来内容空洞、堆砌辞藻的浮艳文风,在中唐文坛形成了一股散文革新的浪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章学诚的观念有助于消除学界的门户之见,更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

B.领导干部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见微知著,因势利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谢安身处朝堂,在情势危急、举朝震恐的时候,却能谈笑自若,处之泰然。

D.他这栋房子位于铁路周边,过往列车的发出振聋发聩的轰隆声令他辗转难眠。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艰苦卓绝冥玩不化潸然泪下同仇敌忾

B.心荒意乱无精打采沧海一粟出言无壮

C.名副其实连锁反应一筹莫展断壁残垣

D.语无伦次聊以慰籍如座针毡绵亘千里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偌大/承诺酽酽/俨然契约/锲而不舍

B.喑哑/熟谙渲染/晕眩瘐毙/阿谀奉承

C.淆乱/崤山饶舌/扰民筵席/垂涎欲滴

D.锋镝/谪戍孱头/自惭黜恶/相形见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是所谓的“自己人”,如老乡、老同学、老战友、好朋友、干爹……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于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注,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说好,不是自己人,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其实,何止是人际交往,在其他许多倾城都存在着这种“自己人效应”。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自己人效应”的看法,或叙写生活中与之有关的故事,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