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高)考资源&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5分)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5分)

 

1.D 2.C 3.D 4.(1)如今成为民还,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二不辞劳苦地张罗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2)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解析】1.根据文意,“挠”的意思应为“屈服”。教材中,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战国策》之《唐雎不辱使命》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今有成语“不屈不挠”。 2.用排除法。①是朝廷的禁令,⑤是皇帝的行为⑥是皇帝的感受,不合题意。 3.(根据文意,宋均说的“狡诈刻毒”就是针对“烦苛的人”而言,并非如D 项理解为两种人。) 4.略 参考译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他因为父亲(的缘故)袭任郎官,当时年龄十五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通晓儒家经典的)博士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仪礼》,擅长论辩、质疑。到了20多岁,被调职补任辰阳长。那里的风俗是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一切过分的祭祀,百姓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后来,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下禁令百姓丧葬时不得过分浪费,宋均说:“丧葬超过礼制,过错是很轻的。现在有不懂得礼仪的百姓,还没有被教化好,就立刻惩罚他们,超过礼制,这并不是施政最先要做的。” 最终不肯实行这个政策。升任九江太守,那里多虎害,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招募猎人,设置兽笼、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受伤害。宋均说:“老虎、豹子在山上,乌龟、鳄鱼在水里,各自有所依托。况且江淮地区有猛兽,如同北方有鸡猪。(老虎)如今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还是致力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撤去兽笼、陷阱,免除消减赋税。”此后传说老虎相互结伴向东渡过了长江。中元元年,多蝗灾,那些飞到九江郡那里,就向东西散去,由此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他们,众巫师选取百姓中的青年男女,年年换的,事过之后人们不敢嫁娶,前后几人郡守县令都不敢禁止。宋均下达文书说:“从今以后,被闪身去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取,不要侵扰百姓。”从此以后这红活动就断绝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五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但是东海的吏民四年他的恩德教化,为他写了颂歌,道朝廷请求让他回去做官的有数千人。宪宗认为他贤能,永平七年,征召他担任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辩论的时候,他的话大多能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可疑问之事,皇帝认为他有奸邪之心,大怒。各位尚书很害怕,都磕头谢罪。宋均看着他们严肃的说:“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畏惧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赞许他不屈服,升任他…… (译文不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尽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字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Zxxk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这“经”没有关系。

D.清代古文经学派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简书写,所以称为“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 .《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 .南北朝以前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 .《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朴质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经”。

B .《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 .《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 . 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Zxxk

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Zxxk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绚(xuàn)丽    丰腴(yú)     倩(qiàn)影   乳臭(chòu)未干

B.赦(shè)免     嗜(shì)好     逡(qūn)巡   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     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