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阅读越剧《红楼梦》之“宝黛初会”一场戏,完成19-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阅读越剧《红楼梦》之“宝黛初会”一场戏,完成19-2l题。
(众声)宝二爷回来了,宝二爷回来了。
宝玉:老祖宗安。太太安。
贾母:宝玉,家里来了客人,快过来见过你林妹妹。
宝玉:林妹妹——
(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挟柳。
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玉: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白)唉,这个妹妹好像是看见过的。
贾母:啊呀呀!又要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啊。
宝玉:虽没见过,看起来面熟,心里好像相识的一般。
贾母:哦,好啊,这样嘛,以后在一起,就和睦了。啊哈哈!(对黛玉)坐下坐下。
宝玉:妹妹,你读过书吗?
(黛玉点头)
宝玉:尊名?
黛玉:名唤黛玉。
宝玉:表字呢?
黛玉:无字。
宝玉:无字?!未若我送你一个表字,曰“颦颦”如何?
(黛玉看见宝玉佩戴的玉)
宝玉:妹妹,你有玉没有啊?
黛玉:我没有玉,你那件玉想必也是一件稀罕之物,岂能人人都有的!
宝玉:(摘玉扔玉)什么稀罕的东西,人之高下不分,还说灵不灵,找可不要送东西!
贾母:孽障。你生气啊,要打骂人容易,何苦去摔你那命根子!
宝玉: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今天来了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她也没有,哼,可见不是好东西!
贾母:宝玉,把它戴上!
熙凤:宝兄弟!
王夫人:哎呀,宝玉,你快戴上!
贾母:宝玉!
王夫人:宝玉!
贾母:宝玉!
王夫人:宝玉,当心你爹知道,快戴上吧!
(熙凤给宝玉把玉戴上)
熙凤:宝兄弟,老太太不是常常说的吗,这富贵家私,就指望着这个命根子呢。
1.阅读上面的越剧选段并结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概述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在林黛玉眼中的发展变化。(6分)
2.(1)小说与戏剧同属叙述文体,通过对情节的编织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对生活的审视和思考;由于二者不同的艺术特性,其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试就上面越剧片段(节选)和小说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两段文字人物出场时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探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3.对“摔玉”一节,小说《红楼梦》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宝玉摔玉后)贾母忙哄他(宝玉)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在改编成越剧时,编剧把它改为“熙凤给宝玉戴上”。这样的改动在一些名著的改编时并不鲜见,这一改动效果如何?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林黛玉从母亲口中得知表兄贾宝玉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这样一个眉清目秀、英俊潇洒、美貌多情的年轻公子,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每点2分,共6分)2.(1)小说侧重人物出场的肖像描写,而戏剧则侧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重视细节描写,而戏剧则侧重用唱词抒情,人物的动作较夸张,程式化。(4分) (2)小说在细节描写上有充足的余地,可以不惜笔墨大加渲染;而戏剧在心理刻画上又加上了音乐和道具的辅助,更逼真,更有表现力。(4分) 3.(4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如果说好,“王熙凤给戴上”,可以表现她在贾母面前的善于逢迎,做贾母之所想。如果说不好,“贾母给戴上”,更显贾母对这块宝玉的重视,对这个孙子贾宝玉的极度疼爱。总之要言之有理。) 【解析】 1.无 2.无 3.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处。(6分,每空1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2)闲云潭影日悠悠,                    。     (王勃《滕王阁诗》)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天行健,       。(《诗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峡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体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干古的名句。
(1)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翠”字,对此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词在摄景取物上的特点(与他人抒写羁旅愁思的作品比较),并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是李商隐《无题》中的一二联。该诗写情,但无一字及情,诗中借百花残、蚕吐丝、蜡炬成灰等具体意象含蓄表露出内心缠绵浓烈的情思。请将这四句诗改写成白话文,改写时要保持文字的精致与文气的流畅。(6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千。”
注意:
①将古典诗改写成白话文时,不必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处理,原诗所描述之人、事、物、时空背景都不宜忽略,叙述者的口吻、人称也不应改动,有时可增加局部描写以补足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写情,情感缠绵浓烈,意境蕴藉有味,改写的文字应该忠实保留这种氛围,以与原诗情境契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将由忌善而客待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进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田,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水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坚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日: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1分)
6.齐使者如梁             如:往,到……去。
7.老弱罢于内             罢:罢工,指不听指挥。
8.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使……遭到失败。
9.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10.“庞涓恐其贤于己”与“请救于齐”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表示比较,后一个引出动作的对象。
11.“并威王欲将孙膑”与“并使田忌将而往”中的“将”意思一样,都是“率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3分)
12.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骄横轻敌而兵败。
13.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预先埋伏弓箭手在马陵道成功射杀庞涓。
14.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以史学家的眼光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