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导引):周萍与四凤实际上是兄妹关系而乱伦,知道这一切的只有鲁侍萍,她现在准备自己咽下这生活的苦酒,让周萍和四凤带着对这一切的浑然不知,远远离开
这里。即将失去周萍的繁漪及时出现,想利用周朴园来阻止将要离开的周萍。
(周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不动,静寂。)
周朴园:(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繁 漪:(骄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繁 漪:(拉四凤向周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周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侍萍向周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太太!
繁 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繁 漪:(惊)什么?
鲁侍萍:(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不,不!(低头)啊!天!
繁 漪:(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嗯。(烦厌地)繁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
了的。
繁 漪: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周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繁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周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 凤:(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不自主地)周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 凤:(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不语,抽咽)
繁 漪:(转向周,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 萍:(怪笑,向周朴园:)父亲!(怪笑,向鲁妈)母亲!(看四凤,指她)你-——
四 凤:(与周萍相视怪笑,忽然忍不住)啊,天!(由中门跑下,周萍扑在沙发上,鲁妈死气沉沉地立着。)
繁 漪:(急喊)四凤!四凤!(转向冲)冲儿,她的样子不大对,你赶快出去看她。
[冲由中门下,喊四凤。]
周朴园:(至周萍前)萍儿,这是怎么回事?
周 萍:(突然)爸,你不该生我!(跑,由饭厅下)。
[远处听见四凤的惨叫声,冲狂呼四凤,过后冲也发出惨叫。]
鲁侍萍:四凤,你怎么啦!
[同时叫]
繁 漪:我的孩子,我的冲儿!
[二人同由中门跑出。]
周朴园:(急走至窗前拉开窗幕,颤声)怎么?怎么?
[仆人由中门跑上。]
仆 人:(喘)老爷!
周朴园:快说,怎么啦?
仆 人:(急不成声)四凤……死了……
周朴园:(急)二少爷呢?
仆 人:也……也死了。
周朴园:(颤声)不,不,怎……么?
仆 人:四凤碰着那条走电的电线。二少爷不知道,赶紧拉了一把,两个人一块儿中电死了。
周朴园:(几晕)这不会。这,这,--这不能够,这不能够!
[周朴园与仆人跑下。]
1.文中划线句子表达出了繁漪的什么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节选部分和课本节选部分周朴园对鲁侍萍态度似乎有些不同,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其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下列对剧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2分)
A.“周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不动,静寂。”此处“静寂”这个舞台说明词语的作用是:欲“静”先动,起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即一个非常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在这场戏中爆发。 |
B.繁漪:(骄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此处“骄傲地”这个人物神态提示的作用是:反映人物心理,表现繁漪以为此刻利用周朴园来阻止周萍与四凤结合是能稳操胜券的得意神态。 |
C.“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中“怎么”的潜台词是实际上这是周朴园脱口而出的自问,意即:怎么你周萍也走了上了我30年前的道路?怎么你竟爱上了同母异父的四凤等。同时也含责问周萍之意。 |
D.在选文中繁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撕毁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繁漪是一个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可以说是“雷雨”的化身,正是她的所作所为,使得周萍、四凤的追求失败了,也使侍萍与周朴园之间一段悲剧根源被发掘出来,打乱原来的局面,因此可以说她是这一切悲剧的制造者。 |
E.女儿四凤与异父兄长周萍的乱伦令侍萍猝不及防,由此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气独自吞咽着儿女们为她酿制的苦酒,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侍萍彻底失去了生命仅有的支撑。
默写(共16分,每空1分)
1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1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5.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16.明月不谙离恨苦, 。 (晏殊《蝶恋花》)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柳永《雨霖铃》)
18.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19.老当益壮, ; , 。(同上)
20.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21.丰草绿缛而争茂, 。(欧阳修《秋声赋》)
2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3. 剑阁峥嵘而崔巍,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与( )(2分)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
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等四人。 |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
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寡人之民不加多 |
B.谨庠序之教 |
C.是寡人之过也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2.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3.选出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2分)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B.宾主尽东南之美 |
C.屈贾谊于长沙 |
D.襟三江而带五湖 |
4.以下不存在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
C.弃甲曳兵而走 |
D.谷不可胜食也 |
5.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分)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分)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
C.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和莫泊桑。 |
D.《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
C.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对外太空的开发、探索和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D.这个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