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煌言字玄着,别号苍水,...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煌言字玄着,别号苍水,崇祯壬午举人,抗清勇士,其自叙略云:

“余自乙酉倡义,距今十五年,栖山踏海,艰苦备尝;其间三入长江,登金山,掠瓜洲、仪征,师徒单弱,迄无成绩。今岁仲夏,郑延平全师北出,以余熟江上形势,推督前部。时敌于金焦间横铁索绝流,夹岸列西洋大炮,守御甚严。余引舟入江,乘风溯流而进,方过焦山,风急甚,急叱舟人断索鼓棹;两岸炮轰如雷,弹飞若电,共总百艘,得至金山者,十七舟而已。翌日延平克瓜洲,将济师铁瓮。余请独率标下直捣观音门,以制留都之援。将至仪征,吏民赍版图来迎,首所过,一二遗老皆焚香相送。进次六合,得报,知润州已下。余意延平由陆逐北,不三日当达石头。不料仍由水道,海船行迟。余抵观音门,再越宿,见陆信杳然,乃移泊江浦,发轻舟,先上芜湖。比延平至,达七里滩洲,方与余商略攻建业,而上流捷音至矣!延平以芜湖咽喉之地,属余统本辖戈船往赴。临发,余谓延平师久易生他变,宜乘朝气,分兵袭取旁郡邑,使金陵为孤注,然后以全力搏之;不可先挫锐于坚城之下。延平唯唯。

七夕,余至芜湖,传檄郡邑,致书缙绅,大江南北来归者数十城。四方豪雄,往往诣军门受约束,请归旗相应。既降宁国,直取九江,不料延平忽弃余言,不急进攻,又师无纪律,敌人攻暇,竟至大败。余既得报,犹以石头即偶挫,未必遽登舟;即登舟,未必遽扬帆;故且退治芜湖,弹压上流。更不料延平胆怯,并瓜、润弃之而走矣。余时进退维谷,不得已西趋鄱阳,欲号召九江义勇,为再举计;奈人心已散,师溃铜陵,弃舟登陆,追兵至,突围得出;顾视左右,止一僮自随焉。”其自叙如此。

其后煌言间关百折,得还海边,树旗鸣角。旧校②某利赏,执归宁波,后戮于杭州,埋骨于南屏③之阴。

(选自吴伟业《张煌言殉节始末》,有删改)

注释:①铁瓮,润州,都是指镇江。②校:低级军官。③南屏:山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掠瓜洲、仪征                      掠:攻打,攻下

B.推督前部                          督:率领

C.以制留都之援                      制:牵制

D.其后煌言间关百折                  间关:鸟鸣声

2.下列各句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煌言“忠勇不惧”的一组是(3分)

①余引舟入江,乘风溯流而进   ②将至仪征,吏民赍版图来迎

③余请独率标下直捣观音门     ④今岁仲夏,郑延平全师北出

⑤欲号召九江义勇,为再举计

⑥其后煌言间关百折,得还海边,树旗鸣角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末张煌言带头起义,受尽艰难困苦,曾与郑延平一起坚持抗清,表现了对明王朝的忠勇。

B.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足迹遍及瓜州、仪征、镇江、芜湖、南京、宁国、九江、鄱阳、铜陵、宁波、杭州等地。

C.张煌言曾与郑延平一起共同抗击清兵,但后来,郑延平因种种原因没有采纳张煌言的意见,弃城而逃,致使张煌言进退两难。

D.张煌言忠于明朝,奋勇抗清,历经艰险和种种曲折,最后却被原部下抓获,导致遇难。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将至仪征,吏民赍版图来迎,鹢首所过,一二遗老皆焚香相送。(3分)

                                                                               

(2) 旧校某利赏,执归宁波,后戮于杭州,埋骨于南屏之阴。(4分)

                                                                                               

(3) 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3分)(韩愈《进学解》)

 

 

1.D 2.B 3.B 4. (1)我们将要到达仪征的时候,官吏、百姓献城迎接,兵船经过地方,一些先朝的旧臣都焚香欢送我们。 (2)有个从前在张煌言手下做过小军官的,贪图得到悬赏,抓住张煌言,把他押送到宁波,后来张煌言在杭州被杀,埋葬在南屏山的北面。 (3)比较优劣,只按人的才能给以适当的安排,这是宰相的用人之术。 【解析】 1.间关:辗转,路途难行 2.②是百姓、官吏的表现;④说的是郑延平的表现。 3.宁波、杭州两地非其“抗清斗争”之“足迹”。 4.略 参考译文: 张煌言字玄着,号苍水,明朝崇祯壬午年的举人,抗清勇士,张煌言自己在文章里记载的大致是这样的:  “我自从乙酉年带头起义以来,到今年已经十五年了,这期间栖息山间,往来海上,受尽了艰难困苦。在这期间内,我们曾经三次进入长江,登金山,打下瓜洲、仪征。由于兵力单薄,终究没有成功。今年五月,延平郡王郑成功率领全军北伐,因为我熟悉长江一带的形势,便推选我做先锋。当时敌人在金山、焦山之间,用铁索封锁,切断航路,两岸又排列着西洋大炮,防守非常严密。我带兵攻入长江,乘风逆流而上。刚刚经过焦山,见风很猛,立刻传令水手们砍断铁索,飞快划桨直冲去。这时,两岸大炮齐发,声响如雷,炮弹像闪般地向我们射来,同行的百十只船,能够到达金山的,只有十七只罢了。第二天,延平郡王攻克瓜州将要渡江进军镇江。我要求单独率领自己的部下直捣观音门,来牵制南京方面的来敌。我们将要到达仪征的时候,官吏、百姓就献城迎接,兵船经过地方,一些先朝的旧臣都焚香欢送我们。我们进军驻扎在六合得到谍报,知道镇江已被我军收复。我猜想延平郡王一定会由陆路紧紧追击逃兵,不到三天工夫就可到达南京了。没料到他仍由水路进兵,海船行驶缓慢,我到达观音门,过了两夜,发现陆路消息仍很渺茫,就将兵船停泊在江浦,先派轻快的小船往芜湖去。等到延平郡王来了,抵达七里滩洲,方才见到他,一起商讨进攻南京的计划;这时,上游的捷报也传来了。延平郡王认为芜湖是个重要地方,便叫我率领本部兵船全部开往那边。临出发,我对延平郡王说,军队耽搁过久,容易发生其它变化,应该趁着士气旺盛的时候,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打下附近一带的州县,使南京陷于孤立;最后再集中兵力发动总攻,可不要先呆在坚固的南京城下,挫折掉自己的锐气。延平郡王听了,连连答应。  “七月初七那天,我到达芜湖,发布文告到各州县,又写信给一些官绅。长江南北归顺我军的一下子就有好几十座城池。各处武装队伍的领袖,也不断地到我们营中来接受指挥,请求换上我军旗帜作为呼应。我军收复了宁国以后,正要直取九江的时候,不料延平郡王忽然丢开我的建议,没有很快发动攻势,军队纪律又不严,敌人就乘虚而入,最终被打得大败。我得到消息,还以为南京方面即使偶然失利,未必会马上退到船上去;即使退到船上去,也不一定会立刻开走的。所以我暂时退守芜湖,来压制上游的敌人。更料不到延平郡王害怕敌人强大,连瓜洲也都放弃,就此撤退了!我这时进退两难,不得已向西面鄱阳湖挺进,准备号召九江一带的义兵,为继续抗清部署。无奈军心已经涣散,在铜陵一带队伍也崩溃了。只得弃船上岸,又被敌人追上包围,我突围出来之后,看看身边,仅仅剩下一个小僮随着我了。”他自己就是这么叙述的。 那以后,张煌言一路辗转,逃到海边,继续举起反清旗帜,发出战斗号令。有个从前在张煌言手下做过小军官的,贪图得到悬赏,抓住张煌言,把他押送到宁波,后来张煌言在杭州被杀,埋葬在南屏山的北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5分,每空1分)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有仁爱诚义、三顾茅庐的君主     (1)   ,有义勇傲慢、大意失荆州的战将     (2)      ,有刚愎自用、失守街亭的     (3)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写过一部小说表现渔夫桑提亚哥战胜凶猛的大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的故事,该小说的名称是《    (4)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    (5)     》描写了丹麦王子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毒剑身亡的故事。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另选两个对象,设计一组对话。要求:表达一定的意蕴,句式大体一致。(4分)

太阳与彩虹的对话                                           

太阳:你为什么光彩绚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虹:因为我曾在风雨中穿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模式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为人们所认识,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恶化已被确认。

B.北宋后期是填词艺术、创作技巧愈益成熟的时代,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

C.当徜徉在议论性散文的小径上时,你是自由的,那些曲曲弯弯的小道,伸向远方,也许并不清晰,但你在漫不经心中或许会忽有所悟。

D.叙事性散文往往允许作者跳到前面来,阐释一回,抒发一番,它也许不像小说或戏剧那样能使读者设身处地,但自有它动人心魄的地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嫡庶 (shù)   肘腋(zhě)   禅让(shàn)    钟灵毓秀(yù)

B.蹂躏 (lìn)   睥睨(bì)    葳蕤(ruí)     苦心孤诣(yì)

C.整饬 (chì)   苔藓(xiǎn)  蜗居(wō)      訇然回响(hōng)

D.蹊跷 (qī)    告罄(qìng)  衣襟(jīn)      稗官野史(bēi)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有人曾经这样用“清醒的痛苦者”评价觉新。请简述这样评价觉新的原因。 (4分)
(2)吕布被俘后想投靠曹操,曹操向刘备征求意见,刘备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作答。刘备为什么这样说?这反映了刘备怎样的特点?(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