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我国不少地方公车私用的现象不在少数,目前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仅占1/3左右,加上车...

我国不少地方公车私用的现象不在少数,目前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仅占1/3左右,加上车辆超编、超标、维护费用昂贵等问题,使公车成为我国最大的公务消费开支之一。这种腐败早已引起公众不满。
公车在养护过程中吃回扣、赚差价现象也大量存在。专家估算,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 (含司机工资、福利)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
据了解,我国党政机关超标购车,利用权力超编用车的现象很普遍。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面对这种现象,“车改”呼声四起。各地的公车多数采用“卖公车、发补贴”的改革方式,即所谓一步到位的“货币化”模式,补贴标准从300元到2000元不等。但货币化改革产生了新腐败。因为尽管这种模式符合货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照顾了不同级别官员的切身利益,但却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公车消费转变为个人补贴,相当于相关人员每个月增加了数百元乃至数千元的收入。
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如瑞典政府设计了一套公务车监控系统,在每辆公车上都装有GPS系统,并安装了带有“公务”和“私事”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如果是按“私事”键,行驶费用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监督部门不定期地从GPS记录档案里抽查,如果发现按下“公务”按钮的汽车驶向商业区、娱乐场所等非工作场所,便会进行调查。
1.我国目前公车的使用存在哪些问题?(不超过45字)(6分)
                           ▲                       ▲                   
                           ▲                       ▲                   
                           ▲                       ▲                   
2.如何克服公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不超过60字)(9分)
                           ▲                       ▲                   
                           ▲                       ▲                   
                           ▲                       ▲                   

 

1.(1)公车私用的现象严重。(2)公车养护过程中吃回扣、赚差价现象大量存在。 (3)利用权力超编用车。         (4)“车改”带来新的问题(腐败)。 2.(1)完善货币化模式,改公务派车为交通补贴。 (2)实行公车有偿使用,超支自负。 (3)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使用、管理公车的规章制度。 【解析】 1.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2.每点3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华老栓、赵老太爷、双喜、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那篇作品?(5分)
答:     ▲     、     ▲     、     ▲     、     ▲     、     ▲    
(2)《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三个最为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赤壁之战,请简述彝陵之战的情节。(5分)
                           ▲                       ▲                   
                           ▲                       ▲                   
                           ▲                       ▲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多处采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B.《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葛朗台最明显的特征是嗜钱如命和极端吝啬。为了财产剥夺女儿的遗产继承权,迫使她流落他乡,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C.《雷雨》剧作中周朴园和侍萍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家之一,《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作,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赞叹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等等问题,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切关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

E.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
2.“戛戛乎陈言务去”语出          (朝代)          (作者)《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2分)
3.这段文字说明了“填词”应坚持什么原则?(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祭孔:大典还是大戏?
周国平
9月28日上午,喧闹了一些日子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如期举行。我对这些年来越闹越欢的祭孔活动一直心存疑问。
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自然少不了专家们出谋划策,摇旗呐喊。专家们宣称,祭孔的宗旨是复兴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确,孔子思想及其久远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可是,对于这样形成的传统文化恰恰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事实上,自汉代以降,正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得到了强化,被立为正统,这就是抹杀人性尊严和个性价值的一整套等级伦理观念。这套观念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在发生作用,阻碍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孔子思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诸如“和而不同”之类的思想可以成为一种资源,但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批判作为儒家文化之核心的等级伦理观念,倡导尊重一切个人的生命权利和人性尊严的人文精神。就总体而言,儒家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今日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不可能是儒家文化的复兴,而只能是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各种变革。
然而,专家们还有更大的雄心,他们期望通过祭孔来扩大儒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启迪人们解决当代世界的各种危机。曲阜大典的祭文颂曰:“全球祭孔,五洲同风。”此言不免夸大了吧。其实,海外华人聚集地的祭孔或祭别的中华祖先的活动一直在进行,那是思乡情怀的寄托,也确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之效。可是,谈不上是“全球祭孔”,更扯不上“五洲同风”。
大话之下,必有自欺。我丝毫不低估孔子的世界性意义,但这种意义肯定不在于向全世界推广儒家文化,就像苏格拉底的意义不在于向全世界推广希腊文化一样。凡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精神伟人,其思想必定深入地触及了人类共同的基本问题,因此才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孔子也是如此。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了四位世界性的精神伟人,即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其思想的共同内涵是“对人类基本境况的体验以及对人类使命的阐明”。孔子思想中这种超越于他的时代和民族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在注重个人内在精神追求和人格修养的为学处世态度上。然而,除了在宋儒那里,这个合理内核皆遭忽略,而在历代祭孔闹剧中越发遮蔽不明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或者被神化,成为祭拜的偶像,或者被妖魔化,成为打倒的对象,其实都是充当了统治者的道具。要正确理解孔子的价值,惟有把他还原成一个人,一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哲人。从未听说西方人祭苏格拉底,若问西方人是怎样继承苏格拉底的精神遗产的,请看从柏拉图到今天的大师迭出的西方哲学史。                                        (选自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有删节)
1.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反对如此大张旗鼓地“祭孔”的理由。(6分)
                        ▲                       ▲                   
                        ▲                       ▲                   
                        ▲                       ▲                   
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要正确理解孔子的价值,惟有把他还原成一个人。”(5分)
                        ▲                       ▲                   
                        ▲                       ▲                   
                        ▲                       ▲                   
3.文章最后一段反复提到苏格拉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                       ▲                   
4.对于“祭孔”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请阐明你的观点及理由。(6分)
                        ▲                       ▲                   
                        ▲                       ▲                   
                        ▲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2)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5)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赤壁赋》)
(7)     ▲    ,任重而道远。(《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