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公司已经连续两个月盈亏持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公司已经连续两个月盈亏持平,最晚明年二季度就可改弦更张,实现盈利,而且准备最晚在2012年前往纳斯达克敲响上市钟声。

B.在对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改造中,新能源首当其冲,如果其技术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人类将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样会大大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元旦前后,各大商场竞相推出促销狂潮,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蠢蠢欲动,准备趁此机会疯狂“血拼”,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D.重庆的打黑风暴中,继司法局原局长文强落马后,相继有多名官员也因涉黑被查出而落马,重庆市政府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的举动大快人心。

 

D 【解析】A.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C.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D.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双重的利益__________:政治上以政绩求得上级提拔,经济上以项目捞取一己实惠。

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③人有七情六欲,这固然不错,但_______物欲怎样膨胀,________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趋向    内涵    纵然/也            B.趋向    蕴涵   纵然/也

C.取向    内涵    无论/都            D.取向    蕴涵   无论/都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漫溯(sù)         目眦尽裂(zì)    颓圮(pǐ)        清流激湍(tuān)

B.弭谤(mǐ)         冯虚御风(píng)  落蕊(xīn)       一椽破屋(chuán)

C.福祉(zhǐ)        道义相勖(mào)   谲诈(jué)       妍媸毕露(yán)

D.僭称(chèn)       独存孤迥(jiǒng) 口讷(nè)        弃甲曳兵(y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建筑“仿欧风”的反思
吴晓江
中国近代兴起的大都市,在近十多年来现代化改造的发展中,一些城区的建筑和景观出现了两幅悖论性的变化图景。
一幅图景是,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改造、楼盘开发、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毁,有的被改建得失去原有面目。虽然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被列为保护建筑,但是区域的空间环境被破坏了,单体的优秀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就贬损了。另一幅图景是,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风情”的楼宇、会所、住宅、花园、广场、别墅和街区。
国内城市出现“仿欧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对于多年来城市普遍营造形式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反感,追求形式丰富、讲究装饰、体现华贵的建筑风格。
当形式过于简单化、装饰贫乏、平淡冷漠的水泥盒子、玻璃盒子愈来愈多地占据各个城市时,城市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多样性悄然消失。人们渴望寻回富有个性和人情味、讲究艺术装饰、传承历史文脉的建筑形式。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应运而生。它企图复活被现代主义摒弃的优秀建筑艺术装饰和审美趣味,要求建筑设计体现特定的文化隐喻、精神质感和人性化要求。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在改革开放的上海也有所涌现。这些建筑体现了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民族形式三要素融合。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金茂大厦,是融合着这三要素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精品。它的设计一反美国纽约、芝加哥现代主义的摩天大楼单调、呆板的玻璃盒样式,奇妙地融合了中国宝塔建筑的艺术造型,气势宏伟而不失精巧灵秀,是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化气派的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
然而,在超越现代主义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不少公共建筑的兴建和住宅开发盲目仿造欧洲古典建筑的复古风气,在现代建筑上粗劣拼贴欧洲古典建筑符号和语汇的崇洋风尚,扭曲了当今中国城市形象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应当倡导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和地域特征的完美结合。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精神所在。    (《文汇报》2009年1月4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城市现代化的改造过程中,既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欧洲古典建筑被拆毁,又兴建了许多具有“欧陆风情”的建筑。

B.许多被保护下来的优秀建筑,由于其区域空间环境被破坏了,它们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消失了。

C.金茂大厦吸取了现代主义摩天大楼的样式,又融合了中国宝塔建筑的艺术造型,是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化气派的完美结合。

D.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精神不相吻合。

2.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兴起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仿欧风”的主要得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    苇
于增会
暮秋的芦苇荡是最令人感怀的。一束束顶在枝头的芦花,汇成一片银色的世界,绵延起伏,簇拥着涌向天际。漫天飞舞的花絮,更像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到哪里哪里就蒙上一层薄薄轻纱。如血的残阳投下万道金光,染得苇海红彤彤的,就像青春之火在燃烧。如此的凄美,谁能感觉到芦苇已垂垂老矣!
环顾四周,却是满目萧条,一片凋零。野草、闲花,衰败了,腐烂了,有的还在冷风面前蜷缩着身子,瑟瑟地发抖。苇梢上,日夜厮守着的小鸟也拍打着翅膀鸣叫着远去了。回头再看芦苇,却依然顶天立地地挺立着,不屈不挠,宁折不弯,俨然向严寒挑战的斗士。
我默默面对芦苇。芦苇无言,我亦无言。这时我才领悟到,这无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美德,一种理解。是呀,芦苇该说些什么呢?当初,尖尖的芦芽破土而生,红中透粉,紫里藏青,那婀娜的身姿,是何等风光!枝叶舒展开来,绿浪涌动,流碧滴翠,那绿色的辉煌,又是何等壮美!而今,令人陶醉的绿色消逝了,观者如云、好评如潮的热闹场面不见了,一时间成了被人遗忘的一隅,或许还招来误解甚至投以鄙视的目光。如此大的反差,在一般人看来,该是怎样的孤寂与迷茫呀!芦苇呢?容颜的衰老,并没有改变它顽强不屈的本性;没有了鲜花与掌声的沉寂,并没有摧毁它矢志不渝的信念。如此的平淡,如此的宠辱不惊,何等可贵啊!
那么,垂暮之年的芦苇,除了刚毅不屈,还能做些什么呢?我站在苇岸,默默地想着。一阵冷风吹来,透过浓密的芦林缝隙,我看到,干枯的叶片不时沙沙飘落下来,轻轻堆在自己的根基。这分明是在为后代的蓄势待发培植着沃土。脚下,松软土层下裸露的根,盘根错节,牢牢拥抱着大地,好像还在顽强地拓展着、延伸着。再看原野、路旁、溪边、湖畔,那些随风送去的芦花,紧紧依附着泥土,似乎还听到嗞嗞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呵,这不是新的生命旅程即将扬帆了吗!我蓦然发现,这一切都是在轻盈与愉悦中进行的。在一声不响地完成了这些越冬的准备之后,苍老的芦苇便静悄悄倒伏下去(或被人割了去),给后代留下一片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此时,我忽地想起不知谁说的一句话: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这“四美”,可以说芦苇全占尽了。这美,是崇高的,壮丽的,撼人心魄的。
风越来越大了,带着几分依恋我匆匆离去。渐渐的,随风俯仰的万千枝干模糊起来,
可它的身影却永远摇曳在我的心头。
1.文章的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芦苇的不寻常?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                                                                                
                                                                                    
2.文中说芦苇有“矢志不渝的信念”,这信念指什么?(4分)
答:                                                                               
                                                                                    
                                                                                    
3.作者赞美芦苇“如此的平淡,如此的宠辱不惊,何等可贵啊!”如果联系到人,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6分)
答:                                                                                
                                                                                   
                                                                                   
4.作者对秋苇的叙写及抒情,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夫在殷忧,                 ;既得志,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