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对于自然规律,人总是明知故违,不去顺从。古代帝王去炼长生不老丹就是典型。而植物则不,尤其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不是动物学家,不谙鸟类的生死规律,但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我说的是自然死亡、弃身明眼处。连麻雀都如是,我甚疑惑,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后事的呢?或者说生死更替的呢?

⑤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就是到了百年之后,也要讲阔气讲排场。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是可悲的心态。

⑥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还没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动情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⑦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⑧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⑨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⑩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文章开头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结合全文,作者有哪些“禅的意味”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6分)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文章描写红叶,作者为什么在⑥段写到小河,在⑦段写到水鹿?(3分)

                                                                              

                                                                              

(2)在⑨段文章说:“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灰”和“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3.文章②段和⑧段都写到了钟声,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在内容的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6分)

                                                                             

                                                                            

 

1.①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②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③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④人非万物之灵,人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答一点1分,两点3分,答3点即可给6分) 2.(1)作者写到小河,衬托二郎山环境的优 美,为后文进一步描写红叶作铺垫。作者写到小鹿,突出树木花草的清香,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衬托”“铺垫 ”“突出”“表现”等各1分,共3分,答对三点即可) (2)“灰”是指山风刮起后,作者对红叶的命运的担忧和忧郁。“红”是指意识到躺了一山的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作者心中的坦然和释然。(能答出“担忧和忧郁”到“坦然和释然”的感情变化过程即可得分,共3分) 3.(1)②段的钟声是红螺寺里传出的钟声,是实写;⑧段的钟声是作者的幻觉,是虚写。(3分) (2)②段的钟声是以实写实,主要是衬托京郊的静默和红叶飘落过程中的庄严的场面,⑧段的钟声是以虚写虚,借梦中的幻觉虚写红叶在山风中的飘落过程。(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小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以孙犁为代表的“              派”小说,具有诗情画意和泥土气息,被称为“诗体小说”。《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裴多菲,是              (国家)著名诗人。

(2)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诗经·秦风·无衣》)

(3)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今之众人,                                             。(韩《师说》)

(5)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这首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分)

                                                                            

(2)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其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有

停顿转折。请结合这首诗歌,简要赏析杜甫诗歌的这种风格。(4分)

                                                                          

 

查看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   事

(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终岁之计。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务以及屯田、盐法,率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寄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手?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然犹我之脚;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呜呼,忠臣事君,岂忍如此?古人盖有身死而尸谏、临终而荐贤者,岂其及吾之身,一策莫展,而但欲遗诸后人也哉!虽然,为之之道,盖亦甚难。我明任事如忠肃、忠宣①二公,皆不免以身为殉。信乎,任事之难哉!

                                                  (节选《江盈科集》)

【注释】①忠肃、忠宣:指于谦、刘大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日益促             促: 急促,赶快

B.时时虞溺             虞: 担心

C.跪而请谢             谢: 辞别,告辞

D.不应并责我           责: 要求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而但因循苟安          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无与我事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①乃隔一壁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任事者无所作为,互相推诿的一组是   (     )

①收拾无策,整顿无绪       ②时时虞溺,莫可如何  

③计日数月,寄幸迁转       ④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⑤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⑥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末年,社会败坏到了极点,绝大部分任事者只为个人安危考虑,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却无能为力。

B.文中引用“病脚疮者”“治箭伤医者”两则寓言,揭示社会痼疾不能转嫁和表面文章不能根治之理,讽喻因循守旧、互相推委的任事者。

C.作者在文末列举于谦、刘大夏等忠臣良将以身殉职的事例,说明任事之艰难的道理,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

D.用寓言故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理,构成了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浅显的比喻来描摹人物的心态,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4分)

                                                                                 

⑵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3分)

                                                                                 

⑶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3分)

                                                                                

 

查看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数学之美

钱定平

数学领域“剑桥学派”创始人哈代曾说:数学家的造型,同画家和诗人一样,也应该是美丽的;数学概念应该就像色彩和语词一样,以和谐优美的方式结合起来。美不美是检查的第一关,蓬头垢面的数学不能与世长存。力主数学美的,还有同是英国人的学界大佬罗素,他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塑一样。

为了说明数学的这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无上的美”,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初浅的例子。数学有简洁美。内涵深刻的数学往往在形式上简单得出奇,比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拉普拉斯方程、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公式等等,一个简明形式就囊括了世间万事万物,完全像我国晋朝文人陆机的《文赋》里歌唱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数学具意念上的抽象美。我们的世界明明是三维的,数学家偏偏究无穷维。抽象得不但在世间常人那里找不到地应物,而且应在数学家本人的脑袋里,只有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高扬精神状态进行关照。特别是,数学还带着一种创造上的通感美。通感使人能够于色彩中听到声音,在语词里看见颜色。而一个个高明的数学家,能够在代数里看得见形象的几何,于数论中听到美妙的曲线,从博弈论当中嗅出经济数量关系和人性的味儿。

数学的美丽还在于她像绝色美人一样有一种“惹是生非”的挑逗美。数学研究得愈深入,就越会发现更多哲学问题、艺术问题、美学问题,甚至陌生难解的人生问题;它叫人争议,令人遐想,促人深思。这里有一个特别具有挑逗美的例子。美籍奥地利数学家歌德尔证明了“不完备性定理”。这定理大胆直面“严格”、“完备”、“和谐"”等完美指标,斩钉截铁地说数学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其中一定包含着无法证明的命题,既不能证明它“真”,又不能证明它“假”!该定理使德国数学泰斗希尔伯特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严格完美大厦倾倒一旦。后来,这条定理引发出一场场数学的和哲学的车轮大战。歌德尔定理于是有了许多首不同的唱词。其中一个说法是:任何一部VCD或DVD都有不能够放像的碟片!于是,喜好深刻的好事者都又推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人类到底能不能认识自身呢?计算机科学奠基人图灵提出的“不可计算性”的思想,也有这样强大的挑逗威力,而且又引出了计算机能不能超过人类哲学的问题。

一个孤高遗世的数学定理或理论,当它在数学之外引起大海汪洋的思潮、如痴如醉的辩论的时候,人们回眸一下,难道不承认这正是数学的美吗?美人尤物的特点难道不正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吗?能够挑拨起世界顶尖知识精英的无穷情思,澎湃心潮,不美,能够做到吗?所以,一位德国数学家才引用伏尔泰的话这么讲:阿基米德脑海里的绮思遐想,比荷马的要多得多哟!所以,英国大物理学家狄拉克也说:上帝使用了美丽的数学来创造这个世界!

1.以下不能说明数学的“挑逗美”的一项是        (    )

A.美籍奥在利数学家歌德尔证明了“不完备性定理”,打破了希尔伯特“严格”“完美”说。

B.受“不完备性定理”启发,有人提出了“人类到底能不能认识自身”的哲学命题。

C.数学研究得深入会使人思维敏捷,善于简洁、准确地抽象和概括事物以及其他现象。

D.数学研究得深入,会引发人们对哲学、艺术甚至人生问题的研究兴趣。

2.对以下各句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是说数学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

B.“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说数学能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说数学的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D.“阿基米德脑海里的绮思遐想,比荷马的要多得多哟!”是说与诗歌相比,数学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大。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以和谐优美的方式结合起来的数学概念,与绘画的色彩和诗歌的语词一样,都具有和谐美。

B.高明的数学家能够发现和研究代数与几何、数论与曲线、博弈论与经济数量的关系以及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C.数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简洁、抽象、通感美,还在于它能引发人们在其他领域里的探索。

D.从“数学定理或理论能在数学之外引起大海汪洋的思潮”这一角度来说,世界是用数学创造的。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涵深刻的数学往往在形式上简单得出奇,这预示着数学领域的研究将趋向大众化。

B.在数学家的思维里世界是多维的,数学研究得愈深入,就愈能发现世界是无穷维的。

C.按照“数学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备的”这一定理来推论,每一个数学研究的结果都是难以肯定的。

D.“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会使人们在哲学、数学、计算机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有趣的命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家乡腊月二十七夜拜小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这些都是装大盘子的。

B.“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丑行金奖获得者谈元说,师傅经常教导他不要轻视丑角这一行当,“无丑不成戏。”

C.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D.“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