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3.对第二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吧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时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扎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 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1.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差拔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3.两种身分:①教头身分。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4.B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8分)

(1)云霄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  《归去来兮辞》

   (3)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4)子在川上曰:“                              !”             《论语》

(5)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1.诗人春天经过宜阳,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2分)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照此例,联系全诗,说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一联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交礼竟,允无复入                竟:结束

B.魏明帝遗虎贲收之                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许因谓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若才流及父,当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允妇“聪慧”的一组是  (    )

①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人理,便捉裾停之  

③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④神色不变,日:“早知尔耳!”   

⑤若才流及父,当收       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3分)

                                         

(2)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3分)

                                           

(3)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春不等于文学

周国平

时下流行青春文学。韩寒和郭敬明创造了令人惊叹畅销奇迹,新概念作文大赛顿时成为耀眼的品牌,小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各地破土而出。

青春拥有许多权利,文学梦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不得不说,青春还是金秋,只问是不是文学。在文学的国度里,青春、美女,海归、行走都没有特权,而人们常常在这一点上发生误会。问你会不会拉提琴,如果你回答也许会,但还没有试过,谁都知道你是在开玩笑。然而,问你会不会觉得你是严肃的。指出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就此议论道:任何人都能听出一个没有学过提琴的人拉出的音有多难听,但要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须有相当的鉴别力。

我读过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总的感觉是空洞、虚假而雷同。有两类青春模式。一是时尚,背景中少不了咖啡厅、酒吧、摇滚,内容大抵是臆想的爱情,从朦胧恋、闪电商业局、单商业局、失商业局到多角恋、畸恋,由于其描写的苍白和不真实读者不难发现,这一切恋归根到底只是自恋而已。另一类是装酷,夸张地显示叛逆姿态,或者荒唐地编造惊世骇俗情节。文字则漫无节制,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没有实质的情调,没有内涵的想象对虚构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话,是对文学的彻底误解。所有这些东西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因为作者们虽然拥有青春,也仍然只是普通人罢了.也是托尔斯泰说的:在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当然,在被归入青春文学范畴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我喜欢的作品,共同之处是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片土壤上面,奇思、异想、幽默、荒诞才不是纸做的假药。对于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文字功夫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锤炼的。因此,我主张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自己确实体验到的东西,不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一定的程度,就能从容对付大的题材了。

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文学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二者皆由传统中的大师构成。对于今天从事写作的人,人们通过其作品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他是受过大师的熏陶,还是对传统全然无知无畏。如果你真喜欢文学,而不只是赶一赶时髦,我建议你记住海明威的话。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了青春文学,而我相信,真正能成大器的必是那些跳出了这个范畴的人,他们不以别的青春写手为对手,而是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走自己的写作之路。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1.下列有关“青春文学”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青春与文学是两回事。青春拥有许多权利,但在文学的国度里,它没有任何特权。

    B.青春文学作品不外乎两种模式:时尚和装酷。

    C.青春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作品能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D.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所谓的“青春文学”只是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春写手要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不要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而那些大的题材则

只有年长的作家才能从容对付。

    B.文学作品中体现真实体验或感受的表达并不排斥奇思、异想、幽默和荒诞。

    C.文学创作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

    D.青春写手只有跳出青春文学这一范畴,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坚持写作

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寒、郭敬明等青春作家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B.虚构和臆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

    C.矫情,或者说不老实的平庸是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的致命伤。所以,这些文字不不能

算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D.时下青春文学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

的鉴别力。

 

查看答案

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           B.ab         C.ba         D.bb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