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会不会被_____________ 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__________ 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_____________ 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 ________ 的苏轼的须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20分﹚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里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来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 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里种出的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来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说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地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意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分)
2.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6分)
3.从全文看,结尾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构思拙中见巧,长达十余年的故事被不加剪裁地平铺直叙,使读者跟随故事的进程,自然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B. 弃农经商的刘二叔对自家田里“野草长得最高”无动于衷,与张六叔的坚韧勤劳和母亲的眷恋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C. 文中关于小洋楼的记叙,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但农村的面貌毕竟已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D. 母亲“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这个细节主要突出了母亲年迈体衰,“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的特点。
E.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丰富了作品的感情内涵,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 》,小说塑造了一个饱受多重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而《老人与海》则是美国作家 写的一篇歌咏励志奋斗的小说。
(2)白居易《琵琶行》的主旨句是“ ,
。”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日 汪 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张世南《游宦年纪闻》说:“此诗一出,为诗社诸公所称。”可见其表现力。请赏析诗中“笑”的妙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4分)
译文:
(2)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3分)
译文:
(3)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唯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贵富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 ①圬(wū):涂抹墙的工具,俗名抹子。此处指泥瓦匠的工作。②镘:抹子,涂抹墙的工具,也指泥瓦匠这种职业。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其言,约而尽 尽:明白,透彻。
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当:当作。
C.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冒:冒进,硬更去干。
D.抑丰悴有时 丰悴:兴旺和衰败。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唯其所能 唯大王命之
D.用力者使于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王承福“自食其力”和他批判“食焉而怠其事”的一项是( )
B.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C.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D.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 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不慕功名。战乱时当兵立功,却弃官回乡做了自己都认为很卑贱的泥瓦匠。
B.王承福谋生勤恳。务工吃住在主人家,必以劳动所得偿之,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C.王承福懂得分工。他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D.王承福认识深刻。他认为人事充满变化,并从显贵之家的衰败中懂得了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