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了一个“幽”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幽”的。(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3分)

答:                                                                

 

(1)以静写幽,通过“野径”“水满”“草深”等静物描写表现了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通过描写白鹭安详不惊和蛙的叫声渲染出环境的幽静。 (2)前六句通过写幽静的初夏景色,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后两句的“叹息”,则表明了诗人因往日旧交零落而产生的寂寞惘然之感。 【解析】(1)答到以静写幽及以动衬幽各1分,结合诗句描述1分。 (2)情感各1分,表述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

  C.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事:侍奉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A.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C.                                      D.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

① 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 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 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 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3分)

译文:                                                                  

(2)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4分)

译文:                                                                  

(3) 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鲁迅的“现在价值”(节选)

钱理群

我们讲鲁迅,就是讲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实践。但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把“鲁迅”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 是不够的,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

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其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相互影响性,一是平行性。所谓“平行性”,就是说,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说的“鲁迅”,是指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如柳中夏教授所说,他们是“相互照射的镜子”,他们的文本是可以作“互文解读”的。

另外还有些20 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一些思想家、文学家,他们或者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但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或者是鲁迅的研究者,却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日本的竹内好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所创造的“竹内好鲁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视为“从鲁迅出发的竹内好思想”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鲁迅”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我们讲的“鲁迅遗产”,主要是指鲁迅和同时代的东亚思想家与文学家共同创造的20 世纪东亚思想、文化、文学遗产,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突出“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最近二十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盛行着两种思潮:或者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在‘割裂了传统’因而主张‘回归儒家’;或者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主张‘走英美的路’。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或转向外国,而且限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却恰恰忽略了‘现代(二十世纪) 和中国’,即使是讨论现代中国学术和文学,也是偏重于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那一部分学者与作家。这样,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的变革,以解决现代中国问题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反而被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这些年孙中山之受冷遇,毛泽东之被遗忘,鲁迅之一再受到攻击,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思想文化现象: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学界,轮番走过各式各样的“主义”的鼓吹者,而且几乎是毫无例外地要以“批判鲁迅”为自己开路。这样的情况,在21 世纪初仍在继续。

  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鲁迅,言说鲁迅,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就具有某种“文化反抗,文化坚守”的意味。我读韩国朋友的鲁迅研究论著,也多少感觉到这样的意味。“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亚国家以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学术界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这一方面。

1.下面对“相互照射的镜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具有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的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的世界性。

B.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因此思想家、文学家们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

C.思想家、文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

D.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

2.以下说法不属于作者要讨论“鲁迅”的“现在价值”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有人认为中国的问题是 “割裂了传统”,主张“回归儒家”。

B.有人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主张“走英美的路”。

C. 中国文坛学界“批判鲁迅”的社会思潮在21 世纪初仍在继续。

D.作者打算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方面。

3.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是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世界性的两种表现形态;作者侧重阐述了“平行性”,以说明“鲁迅”。

B.第三段提到日本的竹内,是为了证明他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既能阐释鲁迅,也能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

C.第四段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两种思潮,一方面说明并突出了“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一方面说明了“鲁迅”的价值。

D.文章的结尾,作者又针对性地提出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问题,从一个大的的背景下来认识“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并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肯德基三种食品查出“苏丹红”,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苏丹红”事件已经发生一个月,肯德基为何现在才发现问题,污染原料如何销毁,销毁事件对肯德基有何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又如何保障?

B.陶宏开教授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中说:“我倡导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教育成人,成才,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

C.黑格尔以哥特式建筑艺术为例(十二到十三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D.歌德觉得“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高尔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则有一个更生动的比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混乱、相关部门腐败枉法、房地产商唯利是图和炒房者盲目跟风等因素引起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07年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师出无名,没有名师弟子的光环,因而遭冷遇。

B.现在小学都把英语作为必修课了,长此以往我国的英语教育会大众化,每人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不再是奢望。

C.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落网,公安部A级通缉令上的其他6名嫌疑犯也必将在劫难逃。

 D.这些飞行人员在处置重大空中特殊情况的过程中,气贯长虹,用忠诚、果敢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壮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