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题为《依法了之》的漫画,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解说性文字,并说明它给人们什么提示。(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我”的经验。(4分)
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说得清楚,就写得明白。这样说对吗?对是对,但是不全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同样,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说清楚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夜游者
李雪峰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匆匆忙忙吃过了晚饭便熄灯睡觉,一盏盏晕黄的灯很快就接二连三地熄灭了。夜幕上银钉似的星粒显得越来越稠,越来越亮。只几支烟的工夫,村庄便沉进那寂寂的梦中去了。这时还没有彻底睡熟的,只有村庄里那几只余兴未尽的狗。它们把耳朵贴在地上,谛听从大地深处传来的更远的声音,些许的风吹草动,些许的云影飘移,它们就会狂叫起来。狗叫声飘出村巷,飘到庄外冥寂的田野里,瞬间便被夜色给湮灭得无声无息了。
在给村庄看青的夜里,我喜欢提着长长的手电筒在庄里庄外踢踢踏踏地走来走去。在月光如水的深夜,在村庄外的野地里,或者在村头的大路上,我常常和一两个孤独的老人不期而遇。他们有的抄着手佝偻着腰身在夜晚里踟蹰而行;有的满腹心事的一个人拖着蹒跚的瘦弱影子,缓缓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遇到过村南大柳树下的四大爷,他总是在庄北的山脚旁晃荡,老迈瘦弱的身子甚至踏不出一丁点儿脚步声。还有那白发稀疏、一脸苍凉的六根爷,他总是在庄南的坟地旁,有时停下来抬头呆呆地仰望头顶的星星或月亮,有时轻轻地长叹几声或者轻轻地咳嗽。
我想不明白这些老人为甚么喜欢这样一夜一夜地晃荡,但我并不打扰他们,只是蹲在守青的窝棚里,忍不住一个人反复地揣度:他们如此寂寞地在村庄里夜游,是在怀想曾经的年轻时光,还是在搜寻已逝岁月的影子?是人生暮年的一种不甘,还是灵魂对短暂生命的一种挣扎?是对自己以往生活场景的一种追溯,还是对流年碎影的一种拣拾? … …
生命的苍凉让我对夜晚深处形影相吊的蹒跚充满了怜悯。我知道,在所有的村庄里,在所有村庄冥寂空旷的深夜里,都有这样的老人在默默地夜游。他们在这村庄四周的田野里劳作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他们曾经在这村庄里朗声大笑或者破声嚎啕过,也曾经在村庄里主宰过卑微过或屈服过,但一切都离他们远去了。他们曾经嗵嗵作响吓得鸡飞狗跳的脚步,现在甚至吓不息那些草丛中叽叽的虫鸣;他们曾经虎虎生生的腰板,现在甚至挟不动夜晚里的一丝微风。他们像一滴即将被泥土涸干的露珠,像一声转瞬就被冥寂消散的无奈叹息,除了在这空旷无人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怀想,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直到有一天夜晚,当我满腹心事下楼去街上散步时,我才蓦然清楚—— 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啊。他们的前边,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他们的身旁,是他们春种秋收了一辈子的小路和田塍;吹拂他们的,是他们熟稔了一辈子的乡野夜风。村庄、田野、山岗、河流,不但是他们细细咀嚼与回想的真实场景,而且是属于他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月亮、星子、流萤、虫鸣,一直都是他们苍老心灵中永恒的生命天幕。
而我们呢?浮萍一样被生活的风左右着,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个街道到另一个街道,甚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遥远的大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拥有月夜里神定气闲地静静踱游,也不清楚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村庄,甚至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的思绪穿过小区、越过街道、飞过城市,在山野泥土间默默地踌躇。
但我一直梦想着。
1.文章写到了夜游时的寂寞,请问前两段是如何表现这种“寂寞”的? ( 4 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请简要作答。( 6 分)
答:
3.文章是围绕“夜游者”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 分)
答:
4.文章以“但我一直梦想着”结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尾好,有人则认为这样的结尾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 分)
答:
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明道德之广崇, ,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屈原列传》)
谨庠序之教, , 。(《齐桓晋文之事》)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屈原列传》)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旅夜书怀》)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试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候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予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管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候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 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殷候仁而无断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①何可不执手 ②大王来何操
D.①以家贫亲老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下列各句子中,全部表现罗企生忠义之心的一项是( )
①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②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
③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④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⑤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⑥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后来又做了咨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甘愿仗义相随,生死与共。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以握手为名,将企生拉下马来,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抱住企生不放。殷仲堪见企生不能摆脱,就只身离去。
C.桓玄到了荆州后,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罗企生紧紧跟随殷仲堪,并为殷仲堪管理家事。
D.罗企生明知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最终一定不会成功,但因为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面对桓玄的强权依然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令人敬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谢我,当释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