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5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5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3)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紆其骇瞩。

(4)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

(5)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3)披绣闼,俯雕甍  (4)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5)惟有饮者留其名     斗酒十千恣欢谑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来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2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成功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梅兰芳与京剧之美    

电影《梅兰芳》的上映,使京剧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其实京剧在清代出现的背后是时代的大变局—汉代以来大一统的汉文化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格局,逐渐让位于错综复杂的新的多元文化格局。

京剧诞生之前,昆曲在名义上得到了满清宫廷与文人的高度推崇。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它所达到的不菲成就,足以代表汉族雅文化的艺术巅峰,但昆曲并没有在北京城走红。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后,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为京城的宫廷输入正宗的昆曲人才,更以丰富多样的声腔,增添了北京戏剧演出的内容,最终催生出京剧这个新剧种。京剧汲取了满汉文化、雅俗文化、南北方文化的养分,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最奇特的结晶。

京剧在戏曲音乐唱腔上不仅有着最丰富的声腔.而且形成了多种板式,极大地增强了唱腔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且还在多个行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法,给予不同的表演艺术家充分展现个人风格的机会。京剧虽然不像昆曲那样经历文人数百年的精雕细琢,但却受到京城内独一无二的高端观众群更大的推动,不断走向精致化。

京剧文化角色的复杂性,恰源于北京这个清代都城的文化内涵的复杂性。从家国情怀、公案种魔到儿女私情,都成为它所擅长表现的题材;文人士大夫所倡导与坚守的文化价值和美学趣味,民间的伦理道德以及审美取向,还有皇家贵胄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偏好,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所以京剧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也远远超越了单纯欣赏技艺表演的娱乐层面,它实为昆曲之后中华民族表演艺术的又一座奇峰。

从程长庚到谭鑫培,是京剧第一个全盛时期,而从谭鑫培到梅兰芳,京剧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市民社会的发育、女性观众的增加以及现代传媒的影响,为这个时代的京剧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内涵,尤其是梅兰芳的声誉,超过了当时中国的任何一位表演艺术家。他拥有深厚的传统艺术积淀,他受到观众爱戴,并不是因《牢狱鸳鸯》之类的新编剧目,而是由于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这些传统戏的表演中,既格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他虽因大众媒体的鼓动,经历过一段“除旧布新”的喧嚣时光,却终因回归传统风范而成为一代宗师。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意义重大,他不仅使京剧的影响遍及大众,而且使京剧以其最经典的形态,进入了世界主流艺术界。

京剧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不过说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不是可以用“梅兰芳”命名,则需做一番辨析。中国戏曲有两三百个剧种,京剧不见得就是唯一重要和具代表性的剧种。客观地看,梅兰芳伟大的一生,留下了辉煌的舞台艺术,理论体系却并非他所长。如果我们想为这个体系找一个易记的名称,那么,以梅兰芳命名也并无不可。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上千年来、数百个剧种的无数表演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只是在象征的意义上存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够揭示“京剧之美”内涵的一项是

A.京剧汲取了满汉文化、雅俗文化、南北方文化的养分,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最奇特的结晶。

B.京剧在戏曲音乐唱腔上不仅有着最丰富的声腔,而且形成了多种板式,极大地增强了唱腔表情达意的能力。

C.京剧虽然不像昆曲那样经历文人数百年的精雕细琢,但却受到京城内独一无二的高端观众群更大的推动,不断走向精致化。

D.京剧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四大徽班”进京,意味着京剧的诞生,从那时起至今京剧已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B.京剧文化角色的复杂性表现在它所擅长表现的题材具有新的多元化特色。

C.梅兰芳使京剧的影响遍及大众,而且使京剧进入世界主流艺术界,梅兰芳的功劳超出了中国的戏剧界和娱乐业。

D.梅兰芳能够成为一代戏曲宗师,是因为他拥有深厚的传统艺术积淀,并且在传统戏的表演中既能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梅兰芳》的上映,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在电影银幕上重新认识和欣赏舞台戏曲,将使京剧进入第三个黄金时代。

B.如果要总结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作者认为还有像京剧一样有资格成为中国戏曲代表的剧种,比如代表汉族雅文化艺术巅峰的昆曲。

C.昆曲没有在清代北京城走红的深层原因之一,是京畿汇聚的大量满清贵族,既努力接受与学习汉文化,但又从内心深处排斥汉文化的垄断地位。

D.大众传媒与明星艺人的关系是微妙的,传媒对明星们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即使如梅兰芳这样的一代戏曲大师,也曾不自觉地陷入过传媒制造的浮躁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          ,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许多作品,           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