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20分) 点灯时分 郭文斌 总觉得城里的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20分)
点灯时分   
郭文斌
总觉得城里的元宵夜有点过于热闹,热闹得让人几生迷失之感。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就急切地往回赶。可是热闹是躲不脱的。紧紧地关了门窗,热闹还是不可阻挡地挤将进来,让人无可奈何。就索性站在阳台上,面向老家出神,而身心竟一下子踏实了下来。
老家的元宵夜没有汤圆,也没有眼下这绚丽多彩的华灯和开在天空的一树树银花,更没有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比肩接踵的人流,而是一片夺人的宁静,活生生的宁静,神一样的宁静,似乎一伸手就能从脸上抓下一把来。
那宁静,是被娘的荞面灯盏烘托出来的。
那灯盏拳头一般大,上面有一盏心,可盛得一勺清油。捻子是半截麦秆上缠了棉花。夜幕降临时分,几十个灯盏便被点燃,端到当院的月光中,先让月神品赏。如果没有风,几十尾灯焰静静地在乳样的月光中泊着,那种绝尘之境,真是用文字难以传达的。
赏完月,灯盏便被分别端到各个屋里。每人每屋每物,都要有的。包括牛羊鸡狗、磨子、水井、耕犁等。让人觉得天地间的所有物什连同呼出的气上都带有一种灵性。似乎耕犁磨盘它们不时会扯着你的手跟你攀谈几句。那时谁也没有问为什么要给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点灯,只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应该了,而生命不正是一种“应该”吗?
现在想来,这其中包含着多么朴素多么深厚的善和美,连同真啊
用老人们的说法,这正月十五的灯盏,很有一点神的味道。一旦点燃,则需真心守护,不得轻慢。就默默地守着,看一盏灯苗在静静地赶它的路。看一星灯花渐渐地结在灯捻上,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个生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福中,喜悦中,感动中。渐渐地觉得自己就要像一朵花一样轻轻地轻轻地绽开。我想佛家所说的定境中的喜悦也不过如此吧。现在想来,当时守着的其实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最深处。那种铺天盖地的喜悦正是因为自己离自己最近的缘故,那种纯粹的爱正是因为看到了那个本来。
我不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要点灯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留下这个风俗的人一定是深深懂得生命的。他用一个最具活性的东西,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向人们表明了生命的意义和状态,也说明了生命在怎样地行进和更替。后来看了一些资料,知道既甘又苦且柔且韧的荞面具有别的食品不能代替的活血降火功用,就更为祖先用荞面做灯盏叫绝。它,不正是对被人们炒得过热的生命的一种清凉的制衡吗?
天下没有不灭的灯。大人们用灯捻上留下的灯花来安慰灯的熄灭给儿女们的打击。说,那灯花将预示着来年的收获和前途,而将人们的心思转移到期冀当中。
那灯焰最后的一闪终于到来,整个屋子一下子失魂似的空落。熄灭毕竟给了我们不小的打击。
这时,母亲就要说,尝尝娘做的灯盏是什么味道。
我不知母亲是否存心转移我们的心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空落真的被产生于舌头上的实在的喜悦安抚了。一种大美在双齿合上的同时变为一种实在的满足。
现在,我站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穿过喧哗和骚动,面对老家,面对老家的荞面灯,终于明白,我们的迷失,正是因为将自己交给了自我的风,正是因为离开生命的朴真太远了,离开那盏泊在宁静中的大善大美的生命之灯太远了,离开那个最真实的“在”太远了。
灯,又何尝是风能吹得灭的。
1.从全文看,作者老家元宵夜“点荞面灯”风俗,有哪些活动?请分条概括。(4分)
                                                                    
2.第六段说“现在想来,这其中包含着多么朴素多么深厚的善和美,连同真啊”,根据文意,说说这里“善”、“美”、“真”的具体内涵。(6分)
                                                                         
3.作者是如何理解先民们留下点荞面灯盏风俗之用意的?(4分)
                                                                        
4.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含义与作用。(6分)
                                                                         

 

1.①点灯让月神品赏。②将灯盏分派给每人每屋每物。③守护灯盏至油尽灯灭。④品尝荞面灯盏。(每点1分,共4分) 2.①“点灯”风俗,包含万物有灵、人要学会感恩的思想。②“点灯”风俗,赋予日常生活一种诗意。③“点灯”风俗,启示生命的本色是宁静淡泊的。(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3.①通过点灯,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向人们表明生命的意义和状态,说明生命在怎样地行进和更替。②荞面具有活血降火的功用,荞面灯盏是对被人们炒得过热的生命一种清凉的制衡。 4.含义:①指出浮躁的现代人被欲望挟持,失去了宁静,背离了生命的本色。②相信人性之灯永不熄灭,呼唤生命回归本色。作用:①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含义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作用每条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7分,共13分)
臣光曰:臣闻垂①能目制方圆,心度曲直,然不能以教人,其所以教人者,必规矩而已矣。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然不能以授人,其所以授人者,必礼乐而已矣。礼者,圣人之所履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又思与四海共之,百世传之,于是乎作礼乐焉。故工人执垂之规矩而施之器,是亦垂之功已;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世,是亦五帝、三王之治已。五帝、三王,其违世已久,后之人见其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此非礼乐之功邪?
夫礼乐有本、有文:中和者,本也;容声者,末也;二者不可偏废。先王守礼乐之本,未尝须臾去于心,行礼乐之文,未尝须臾远于身。兴于闺门,著于朝廷,被于乡遂比邻,达于诸侯,流于四海,自祭祀军旅至于饮食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中;如此数十百年,然后治化周浃,凤凰来仪也。苟无其本而徒有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舍之,求以移风易俗,诚亦难矣。是以汉武帝置协律,歌天瑞,非不美也,不能免哀痛之诏。王莽建羲和,考律吕,非不精也,不能救渐台之祸。晋武制笛尺,调金石,非不详也,不能弭平阳之灾。梁武帝立四器、调八音,非不察也,不能免台城之辱。然则韶、夏、濩、武之音,具存于世,苟其馀不足以称之,曾不能化一夫,况四海乎!是犹执垂之规矩而无工与材,坐而待器之成,终不可得也。况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而太宗遽云治之隆替不由于乐,何发言之易而果于非圣人也如此?
夫礼非威仪之谓也,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乐非声音之谓也,然无声音则乐不可得而见矣。譬诸山,取其一土一石而谓之山则不可,然土石皆去,山于何在哉!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必若所言,则是五帝、三王之作乐皆妄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垂:古代的一位巧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违世已久违:离开

B.夫礼乐有本、有文文:文化

C.不能弭平阳之灾弭:消弭,消除

D.其馀不足以称之称:相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所以教人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悚然而听之

C.求以移风易俗初淅沥以萧飒

D.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焉位卑则足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司马光认为,古代的巧匠垂能用眼睛测方圆,用内心量曲直,但他却不能将此传授给别人:圣人不费力而能切中事物的道理,不深思而能获得治国之道,但他们却不能将此传授给别人。

B.从结构上看,文章第2段的论述思路是先总后分,其中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

C.文中以“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的事例与汉武帝、王莽、晋武帝和梁武帝等帝王的事例相对照,证明乐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礼重要。

D.文章围绕“礼乐”两个字,主要论述了“礼乐”的作用,“礼乐”的本、末关系和“礼乐”与威仪、声音的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3分)
                                                                               
(2)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4分,共10分)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B.勿夺其时夺:耽误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D.王无罪岁罪:归罪、责备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部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②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
③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④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⑤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⑥极目远眺,江山万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刘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B.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C.《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在去世后,世界各地的读者写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而这一切已经与身在天堂的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D.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B.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以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换了鲁迅的《阿Q正传》。金庸小说的登堂入室未必不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