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促织(节选) 蒲松龄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促织(节选)

蒲松龄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指促织,即蟋蟀)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主人公成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通“才”)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看)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注:《促织》借明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朝廷每年要求地方上进贡优质蟋蟀。因此害得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小说写了主人公成名征收促织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有错误的一项(   )

A.儿涕而去    哭泣              B.夫妻向隅    面对着墙角

C.审谛之    仔细                D.成以其小,劣之    弱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喜而捕之      视之,形若土狗                

B.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亦不复以儿为念

C.儿涕而去  则又超忽而跃                

D.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成以其小,劣之

3.本段文字情节曲折生动,写了三个小故事,请分别简要归纳。

 

                                                                                                                              

4.文中第二段有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试用原文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分析这种心理活动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惊——     ——     ——忧——      ——     ——惊——喜。

 

作用:                                                                        

                                                              

 

1.D 2.B 3.成子抓虫而死;成子投井自尽;成名再次得虫。 4.惊——怒——悲——忧——喜——愁——惊——喜。 【解析】 1.劣:以……为劣,意动。 2.A.“之”代粗制; B.前“以”介词,用;后“以”即“以……为”; C. “而”表修饰;D. “其”它,指促织。 3.略 4.略 参考译文: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一点生趣。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老人怨与冤的情感,隐藏着对战争的控诉。)

B.“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运用肖像描写,将娜塔莎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也反映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特点。)

C.“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成了许多火星,熄了……”(主要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人们走出森林,战胜困难之后的喜悦。)

D.“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句中“诺亚方舟”比喻牲畜林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代表小说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B.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其作品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

C.雨果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宁娜》等。《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 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

B.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有相应的衬托作用,只不过有时是“同调同质同方向”的“正衬”,有时是“反调异质反方向”的“反衬”。

C.虽然小说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但主题必须鲜明,主题鲜明是评价小说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D.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林黛玉、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都属于圆形人物。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想活命就得走出林子,这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往后退,可是那边有又强又狠的敌人,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

B.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

C.暴雨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制伏它呢?

D.“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