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斑斓渲泄蹒跚孟陬各行其事 B.巨擎苗裔迟暮...

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斑斓渲泄蹒跚孟陬各行其事

B.巨擎苗裔迟暮云翳残羹冷灸

C.诋毁威摄取缔邂逅循私舞弊

D.巡徼笳笛吝啬铿锵众口铄金

 

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A项“渲”-“宣” “事”-“是”;B项“擎”-“擘”、“灸”-“炙”C项“摄”-“慑” “循”-“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孑立(jié)觇视(chān)毗邻(pí)数典忘祖(shù)

B.愧怍(zhà)溷藩(hùn)伛偻(lóu)刎颈之交(wěn)

C.罡风(gāng)湮没(yīn)逡巡(qūn)泾渭分明(jìng)

D.脸颊(jiá)户牖(yǒu)缱绻(quǎn)冠冕堂皇(gu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莫谈国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些人的处世原则。

中国历史似乎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古道热肠,肝胆照人,结果总是肝胆俱裂、玉石俱焚。

亚辛斯基先生有句箴言说:“不要恐惧你的敌人,他们顶多杀死你;不要恐惧你的朋友,他们顶多出卖你;但要知道有一群漠不关心的人们,只有在他们不作声的默许下,这个世界才会有杀戮和背叛。”

读了以上这些文字,你联想到了哪些人或事?有何感想或启发?请自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800以上的论述类文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个空格1分)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2)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3)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4)明星荧荧,              ;绿云扰扰,            。(杜牧《阿房宫赋》)

(5)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

(6)遥想公瑾当年,                               。(苏轼《念奴娇》)

(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

(8)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9)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10)请写出《荷塘月色》第四节中的一个运用通感的句子。(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B.胡诗称颂周瑜运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敌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表面假设二乔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极力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区别何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20分)

(甲)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丙)

从衡①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②者,齐、楚之籓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籓蔽也。安有撤其籓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 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C.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    狠杀

D.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帮助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学不可以已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会盟以相结者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安得而亡之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借古讽今的典型,前文着眼于一个“赂”,后文着眼于一个“奢”。

B.甲文第一段在全文论证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劝谏当朝统治者。

C.乙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意思相同,第二个和这三个不同。

D.丙文中司马光强调六国若能以信义相亲,团结一致,就不会有灭亡的结局。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分)

                                                                                

(3)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