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校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他抬起头,他看见空濛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们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答:“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答:“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着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地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雪白,手中也擎着一根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热爱艺术的木笛演奏家朱丹为了彰显民族精神、爱国情感毅然退出比赛,却感动了主考官,被破格录取。

B、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C、文中两次写到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是为了表现朱丹对音乐的挚爱。

D、“朱丹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苦涩”是因为他为音乐付出了太多汗水,如今却不能继续自己的艺术追求,他觉得万分委屈与懊恼。

E、“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的“精神”是指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2.丹麦音乐大师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作者在刻画主人公朱丹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8分)

 

1.DE 2.推动情节发展,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大师在纪念碑前找到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进一步突出了朱丹的音乐才华和民族精神。借其话语揭示文章的主旨。 3.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以及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 4.①肖像描写,如“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等,与朱丹的身份和内心情感契合。 ②细节描写,如“衣衫上的梅花”映衬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 ③环境(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烘托了朱丹的内心情感。 ④映衬,音乐大师的态度衬托了朱丹的美好品质。 ⑤用名字“朱丹”来暗指人物的情感的纯美。(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

(2)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3)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4)丞相祠堂何处寻?                , 映阶碧草自春色,                。(《蜀相》)

(5)袅袅兮秋风,                    。(《湘夫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根据诗中的描述,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分)

2.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①,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②,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

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汉书  石奋传》)

 [注] ①中涓:古代君主亲近的侍从官。②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小吏,侍高祖                 侍:侍奉

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呵责

C.虽齐鲁诸儒质行                 质行:质疑(他的)行为

D.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尊礼:尊敬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项是

①号奋为万石君                           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③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谢罢庆

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什么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无论是对归老家居后的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子孙,万石君都严格要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C.文章介绍了石奋的生平事迹,赞颂了其恭谨的家风,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朝臣外为恭谨而实际内心特别惶恐的心理状态,写“马”字少了一笔就惊呼“上谴,死矣”,问车前有几匹马,还要一一挨着数才敢说六匹。

D.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因此他的教化不苛刻而成功。他值得被称为行为忠厚的君子长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4分)

                                                                                    

(2)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6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大价值?师傅说,要看这碗米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后,米饭出来了,可能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再包成粽子,也许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大价值,要因人而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可以比作未经加工的那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的价值拉开了差距。发展的不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说来,加工的时间越短,离米的形态越近,价值就越低;加工的时间越长,离米的形态越远,价值就越大。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套作,不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