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美国作家斯诺在鲁迅先生逝世后撰写的一幅挽联拆散以后的语句,请调整顺序,还原对联,只填序号。(4分)
①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译书尚未成功
③先生已经作古
④惊闻陨星
⑤痛忆旧雨
⑥中国何人领呐喊
上联: 下联:
名句默写及常识填空。(8分)
(1) , ,粪土当年万户侯。(《长沙》)
(2)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3)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4) ,不仁;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6)岁寒, 。(《论语》)
(7)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之说,汉字“六书”分别是指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本诗有两个写景的句子,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中“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4分)
将教材中的三个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之卒可十万可:大约 |
B.淮阴先合,不利合:会合 |
C.示鲁父老项羽头示:给……看 |
D.陛下慢而侮人慢:简慢无礼 |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乃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鲁为楚坚守不下 |
C.项羽仁而爱人得地而不予人利 |
D.臣等以死守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
3.下列各组中,最能表明高祖善用谋略、富于心计的一组是
①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②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
③陛下慢而侮人
④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⑤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A.②③④ |
B.①④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其实,他更是在炫耀自己的英明。 |
B.汉王再三推让不登皇位的原因,他自己假惺惺地解释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又说自己不贤而不想徒拥虚名。 |
C.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高祖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项羽不会使用人才。 |
D.汉王一方认为,刘邦虽对人轻侮傲慢,却能与天下同利,充分发挥手下将领的作用;项羽虽仁义爱人,却缺乏宽广的胸怀。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
A.作者写的也不过是一些“身边琐事”,不过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是不平凡的时代,因此,“身边琐事”也就有了更深广的内涵。(黄裳《读巴金<随笔录>的随想》) |
B.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
C.有人一生搜集各种孔子像达两千多种,分“皇家孔子”“布衣孔子”“海外孔子”等类,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人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 |
D.梁公云:“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